高二語文:《勸學》內容提要
2016-12-29 00:01:07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
文章開頭以“君子”的名義,提出“學不可以已”。
這是全篇的中心論點。它包括了兩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學習有重要意義,所以“不可以已”;
另一方面是對學習應有的態度和方法:“不可以已”。
中心提出之后,作者先用“青出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比原來提高。
接著又用輮木為輪的比喻,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還可以決定性地改變原來的狀態。
最后以“故”聯系上文,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普遍的道理,推論人也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這段總的是論證學習在人的改造提高過程中的重要性。作者從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出發,指出人的道德、知識、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才有的。這一點,直到今天還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勸學》內容提要”到: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