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

2016-12-27 01:17:06 來源:無憂考網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實踐觀

  把實踐納入哲學并使之成為核心概念,不是馬克思的創造。在馬克思以前,康德、費希特,以至青年黑格爾派的契希考夫斯基、赫斯等,都已這樣做了。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他們所講的實踐和馬克思講的并不是一回事。說到底,他們都在精神范圍建構實踐,把實踐歸結為意志的活動。這種唯心主義實踐觀,已為大家所熟知。但是,還有一種實踐觀,它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卻似乎也很難歸入唯心主義實踐觀一類。比如費爾巴哈,他把實踐理解為純功利的行為,是瑣碎的生活和利己活動,其典型形式,就是“卑污的猶太人的賺錢活動”。

  費爾巴哈的實踐觀,實際上是一種直觀的實踐觀。他把當下的實踐形式,即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實踐,視為實踐的總體。因此,他認為實踐在本質上是排斥理論的。為了維護理論的權威,更為了其人道主義理想,費爾巴哈斷然把實踐排除在哲學的視野之外。他的這種理論失誤,人們通常只將其歸結為對實踐的偏見,即對實踐作了價值上的否定判斷;而對他的直觀的實踐觀本身則并不注意。這樣,當此種實踐觀改換面目出現時,就甚至可能會大受歡迎。大多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在方法論上是實證論的,其對實踐的見解也就必然是直觀而偏狹的。他們的一切經濟分析都是以現實的實踐,即工業、市場和商品交換為前提的。因此,他們似乎有權責備馬克思的實踐過于抽象,因為后者把超越這一前提作為自己哲學的立足點,亦即“ 社會化的人類或人類社會”。這樣,馬克思好像陷入了夾縫中:對于抽象的實踐觀來說,他是現實的具體的實踐觀;而對于直觀的實證的實踐觀來說,他似乎又成了“抽象的”實踐觀。如果說上述分析還只具學理意義的話,那么當人們完全忘記了馬克思的實踐觀和直觀的實踐觀的區別,并因而用直觀實踐觀指導當前實踐時,重申兩者的區別就具有了重大的現實意義。

  概言之,馬克思的實踐觀內含著對于理論的渴求,因而是自覺的,以一定社會目標為方向的;內含著現實普遍利益即人民大眾利益的價值導向,因而是革命的,批判的;內含著把個人有限生命溶入偉大的人類解放事業并從中獲得生命意義的人生導向,因而是積極的、向上的。相反,直觀的經驗的實踐觀,由于把實踐視為自發的、利己的、個體的,因而其實踐從根本上是排斥理論的,是個人利益和純粹自我的領地。由此而引發了關于社會發展的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從直觀的實踐觀出發,社會活動本質上是個人的自發活動。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出發,為實現個人利益而進入社會。正是在自發的個人利益的尖銳沖突中,人們逐漸地摸索出日漸完善的行政、法、道德等社會規范,其作用在于保護人們的自由競爭,其目的在于實現個人利益。因此,所謂“社會”不過是“抽象的游戲規則”的同義語。這就是西方自由主義關于國家、法、歷史進步以及社會公正的基本分析。用哈耶克的話說,這是一種“自發式擴展型人類秩序”,其中所體現的人類理性不是以建構某種特定的社會目標為特征的所謂“構成論理性主義”,而是在自發活動中不斷糾錯的所謂“進化論理性主義”。應該說,這是資本主義幾百年發展道路的真實寫照。問題在于這是不是唯一可能的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努力,包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其實就在于要打破這一迷信。我們能不能有這樣一種選擇,即立足于“現實的普遍利益”(社會整體利益),通過較為自覺的利益協調,減少社會沖突,加速社會發展,從而不僅使落后的民族能夠獲得平等的發展權利,而且避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所造成的種種社會弊害?答案應當是肯定的。當代中國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已經初步將這一選擇變成了現實,而我們堅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目的也在于沿著這一已經開辟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 亚洲午夜片在线 | 亚洲人成站在线 | 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