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談《祝福》里的錢
在生活中,都說錢這東西是最無情的,它不帶感情色彩,對誰都一樣。難怪人們說“生意場上無父子”,說的就是錢從不認人。可是,這無情無義的“錢”,到了魯迅的筆下,就具有了濃厚的感情色彩。不然,魯迅怎么會讓那可憐的孔乙已在咸亨酒店柜臺前一個一個地“排”錢呢?
請看《祝福》中的“錢”,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單純的錢。作品中一共有六處提到錢。
第一處,祥林嫂初到魯四老爺家打工
“安分耐勞”、“試工期內,她整天的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錢五百文。”這里,作家說“五百文”的“文”這樣的小單位,而不說“半吊”之類的大單位,這就給人一種如此之多──“五百”──的心理錯覺,其目的是夸贊其工錢之多,從而說明“四叔”是出了“高薪”來聘祥林嫂這個“打工嫂”的,簡直是十二分的對得起祥林嫂。而對于祥林嫂來講,也算是勞有所得,該稱心如意了。從寫法上講,也為寫“四叔”后來“拋棄”祥林嫂而不讓其做工找到了理由:以前還是很對得起祥林嫂的,之所以要開除(說得難聽些,就是拋棄),實在是出于無奈。魯迅就是這樣冷靜地嘲諷“四叔”那“堂而皇之”的封建衛道士。這才是大手筆的小用墨,氣度之大,可窺一斑。
第二處,是祥林嫂被婆婆綁架的時候
,她婆婆到“四嬸”家結算工錢,“于是算清了工錢,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還沒有用,便都交給她的婆婆。”這里,作家不厭煩地說“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目的也是在夸其工錢之多。不過,這里的“多”有這幾層:一是表明祥林嫂的的確確是“順著眼”那一類“安分耐勞”的兒媳婦(打工嫂),她把所掙的如此多的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全部都存在了主人家,“一文”都沒有用。“一千七百五十文”和“一文”,一大一小的強烈對比,就把祥林嫂那勤勞安分、善良的性格特征活現出來了。其二,“四叔”雇祥林嫂打工,也還是出了大價錢的,而且是兌了現的;而且祥林嫂把錢存在“四叔”家,“四叔”都沒有做那偷雞摸狗的小市民的事。這是在表白魯四老爺的“文氣”、“雅味”,不愧為“老爺”。實際也是在為后來寫“四叔”拋棄祥林嫂找理由,埋伏筆。第三,這也可見祥林嫂婆婆的壓迫之重。祥林嫂打工的工錢,如此大一筆數,(況且是在背著祥林嫂的情況下)全被她婆婆搜刮一空,一個“都”字,就把她婆婆那殘忍、自私的丑惡靈魂揭露無遺了。作家用筆之老道,又見一斑。
第三處,祥林嫂被賣改嫁時
衛老婆子告訴四嬸說的,“不嫁了她,哪有這一注錢來做聘禮?”衛老婆子說這聘禮是“一注錢”,而不說“一筆錢”之類的。看到這“一注錢”,就不免使我們想到賭場的下注(賭注),說明祥林嫂婆婆真是像下賭注一樣,把祥林嫂作為他們家生財續香火的賭注,狠毒啊!又因為“這一注”聘禮的數目之大,就像賭注一樣,全憑對方意氣而定,實在難以估算,所以,這“一注錢”也反映出了魯迅對當時那買賣婚姻的無情揭露。
第四處,衛老婆子繼續給四嬸講祥林嫂被賣的情況時
說祥林嫂婆婆“就到手了八十千。現在第二個兒子的媳婦也娶進了,財禮只花了五十,除去辦喜事的費用,還剩十多千。”這里,衛老婆子為什么說“八十千”、“十多千”而不說“八十吊(貫,串)”、“十多吊(貫,串)”?顯然,這又是一種修辭語言。原來,她是強調多。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我們讀者一看到這“八十千”、“十多千”,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心理誤解,認為“八十千”、“十多千”比“八十吊“(貫、串)”、“十多吊”(貫、串)多很多似的,這種夸張的心理效應,就達到了揭露祥林嫂婆婆十分貪財的目的。同樣,“財禮只花了五十”,本是“五十千”,卻要省去這個“千”字,真是一字值千金,舍不得啊。這又是在強調其少,再加上前面一個“只”字,強調又強調,真是吝嗇到了極點。這真是大師級的修辭語言。
第五處,祥林嫂到土地廟去求捐門檻
“急得流淚”的情況下,廟祝“才勉強答應了,價目是大錢十二千”。這“大錢十千”,雖然是作家魯迅的話,但是以廟祝的口氣說的。言外之意,這捐門檻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不是小錢,而是“大錢十二千”。按祥林嫂第一次到四叔家打工的“月工錢五百文”計算,“十二千”就是兩年的血汗工錢,這可真是一筆“大錢”。而且“神”也是有“價目”要講的,可見封建神權是多么的殘忍。
第六處,祥林嫂得到廟祝的許諾后
忍辱負重,“默默的跑街,掃地,洗菜,淘米。快夠一年,她才從四嬸手里支取了歷來積存的工錢,換算了十二元鷹洋。”這“鷹洋”,指墨西哥銀元,鴉片戰爭以后,大量流入我國,曾與我國自鑄銀元同在市場流通。這里,祥林嫂捐鷹洋給土地廟,即是說,土地廟的廟祝更喜歡膺洋,這本來十分頑固守舊的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也洋氣了,真是可笑。其次,這本來神圣不可褻瀆的神靈也被洋玩藝兒腐蝕了,可見其欺騙手法是何等的卑劣,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幼稚的迷信,要花掉祥林嫂兩年的血汗錢,她居然還為之虔誠得五體投地。捐了之后,她“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可見其愚昧到了何等地步。難怪魯迅曾對這樣的人十分氣憤,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第三,作家故意把“十二千”換成“十二元”,給人一種把“千”這個大單位換成“元”這個小單位似的心理錯覺,使讀者心里感覺到,祥林嫂把如此多的錢卻換成了如此少的錢,她上當受騙了。其實,祥林嫂捐門檻贖罪的本身,就是十分低級的上當受騙,魯迅就是這樣十分完美的運用修辭語言來刻畫人物形象,深挖國民的“劣根”的。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通過換用錢的不同單位、不同稱謂,表現人物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遭遇,從而從不同的側面刻畫出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談《祝福》里的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