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重點難點總結(十一)

2016-12-22 22:58:19 來源:無憂考網

  二: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1)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

  地殼運動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兩者的關系

  水平運動 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 全球巖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課本63頁圖3.11)

  (2) 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的概念:由于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形變位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褶皺 巖層形態 未侵蝕的地表形態 侵蝕后的地表形態 與人類生產關系

  背斜 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 成為山嶺 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儲油構造

  向斜 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 成為谷地 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 儲存地下水斷層 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 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陽湖。 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5)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 搬運 堆積

  流水作用 沖刷地表,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 搬運侵蝕后的產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漸沉積 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風力作用 風蝕溝谷、風蝕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地理:必修重點難點總結(十一)”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在线精品亚洲一本二区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