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重點難點總結(二)
1.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如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是該地近地面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極地高氣壓帶是該地大氣冷卻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
2. 高低氣壓中心名稱位置
東亞季風、南亞冬季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亞夏季風成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具體表述
為: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向
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
3.冷鋒過境前、時、后的天氣變化:過境前:氣溫高、氣壓低、天氣晴朗;過境時,大風、降溫、陰雨天氣,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暖鋒過境前、時、后的天氣變化:過境前: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過境時,出現連續性降水天氣,過境后,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第三章
1.表層洋流的分布、名稱:根據模式圖記憶洋流性質(寒暖流),根據地名記憶洋流名稱(如東澳大利亞暖流、巴西暖流等)
2.漁場的成因;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南下冷水交匯;紐芬蘭漁場:北大西洋暖流(或墨西哥灣暖流)與拉不拉多寒流交匯; 秘魯漁場:冷海水上泛(或上升補償流)帶來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眾多,魚類餌料豐富。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地理:必修重點難點總結(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