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易錯知識點總結

2016-12-20 22:22:29 來源:精品學習網

  中華民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以漢族為主體的56個民族的統稱。接下來小編和大家一起看一看高一期中易錯歷史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知識。

  1.中英《南京條約》開上海為通商口岸,而沒有南京;《天津條約》開南京為通商口岸,而沒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經開到了海南島和臺灣島;《北京條約》開天津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商品輸出、掠奪原料的侵略要求;《馬關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銳;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4.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因而,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著歷史的必然。

  5.《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絕對平均主義的性質,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產品。平均分配土地調動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而平均分配產品則相反。

  6.五四運動只是取得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并不是徹底勝利。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黨合并。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8.中共“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三大”的主要任務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沒有提出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問題;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而不是國共合作問題。

  9.大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

  10.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而國民革命運動卻失敗了。

  11.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表現為急躁冒進、急于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但因為“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所以“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1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起義失敗的最大教訓是堅持“城市中心論”,最大啟示是應該從城市轉入農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到了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14.近代前期三次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易錯知識點總結”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