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復習技巧:如何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盡快地掌握科學知識,迅速提高學習能力,接下來育路網為大家提供的高考生物復習技巧。
一、教師教育觀念要轉變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生物教師肯定會注意到生物新課程與舊課程的顯著差別在于多了學生的參與,少了老師的說教。因此,生物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由于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指令性和專斷的師生關系將難于維系,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
二、在備課中要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的思想
為了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備課中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且要制定適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多層次教學目標(即所制定的創新教育目標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創新)。教師要在挖掘新課程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可以是教學難點和重點、演示實驗,也可以是生物學家的創新經歷和體驗,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展示,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和創新欲望。教師要善于引導和遷移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使其發展成為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與探索。
三、營造創新教育的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以保證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敏捷,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四、重視生物課堂中的實驗教學
在生物課堂的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生物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生物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顯微觀察法”的實驗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實驗方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創新能力。
五、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而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于提倡人的創造性、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的,這些個性品質稱之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考生物復習技巧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生物復習技巧:如何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