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四

2016-12-16 22:32:37 來源:逍遙右腦記憶網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四”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播放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日本人成ⅴ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