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
湖南農業大學座落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會長沙市,是湖南省重點大學。2001年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榮獲“優秀”。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學科涵蓋理學、工學、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農學院等16個學院、1個體育美育教學部,科研機構47個;有本科專業40個、專科專業8個;有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6個,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3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建設學科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有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1個。
現有專任教師877人。其中,正高職稱108人,副高職稱36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08人,碩士生導師32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8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 18人。
湖南農業大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
【專業名稱】中藥資源與開發
【專業簡介】
專業發展歷程
本專業于2006年秋季開始面向全國招生,2007年獲得了園藝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藥用植物資源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的招生資格。近年來,本專業本科、碩士和博士各層次生源充足。
專業辦學定位與特色
“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是在改革園藝學、茶學和農學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的基礎上,結合現有學科專業結構特點,打破學科壁壘,通過整合園藝學與中藥學的特色教育資源,于2005年新增設的四年制本科專業。
本專業代碼為100806W,屬醫學學科門類中藥學類,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中藥學、生物學和應用化學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中藥資源調查、馴化繁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材鑒定、天然藥物提取分離、中成藥分析評價、加工經營、中藥新藥與保健品開發以及藥事管理和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專業所依托學科水平
本專業依托我校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亞健康干預技術實驗室和國家中藥材生產(湖南)技術中心等強大的科技創新平臺和我省廣泛的藥用植物資源生產開發企業協會,形成了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科學研究相結合,服務社會為落腳點,學研產相結合和校企共建的專業特色建設模式。
2007年獲得了園藝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藥用植物資源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的招生資格。
【師資力量】
師資介紹
本專業近年分別從比利時自由大學、中南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湖南省中藥提取工程研究中心引進博士后1人、博士3人、教授1人。現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80%以上的教師可用雙語教學,60%以上的教師有過出國留學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現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首屆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奉獻獎獲得者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3人,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1人,湖南省優秀歸國人員1人,湖南省優秀博士后1人。
知名教授介紹
鐘曉紅:教授,理學博士,現任園藝園林學院院長,藥用植物資源工程博士點領銜人,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園藝學會理事,湖南省園藝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專家服務團農林組組長,長沙市婦聯協會委員會委員,長沙市婦女知識分子聯誼會常務理事,湖南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湖南農業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干。主要從事園藝和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主持和參加科研教改項目20多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登記農作物新品種16個;在國內外刊物公開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10多部。
王仁才:教授,博士,果樹學、藥用植物資源工程學博士生導師,藥用植物資源工程碩士點領銜人,園藝園林學院實踐教學中心主任,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致公黨湖南省委委員,湖南農業大學教學名師、全國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先進個人。主要從事園藝和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省教學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省、廳級科技成果獎9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項;選育果樹新品種3個;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20本。
肖深根:教授,博士,藥用植物資源工程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藥資源與開發系主任,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藥用植物高值化栽培生理與生態、蔬菜栽培生理與生態研究。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項;選育新品種2個;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2篇,ISTP收錄1篇;出版專著、教材10余本。
曾建國:教授,博士,藥用植物資源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中藥材生產技術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天然產物開發研究。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0項;發表論文21篇;出版專著、教材3本。
夏志蘭:教授,藥用植物資源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食用菌品種認定委員會專家,湖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湖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湖南省食用菌菌種生產與檢驗人員考核專家組專家。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與育種研究。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3項,長沙市科技進步獎2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48篇;出版學術專著5本。
劉東波:副教授,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生物博士,藥用植物資源工程碩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亞健康干預技術實驗室主任、湖南省作物種質創新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海外高端人才引進百人計劃和長沙市高端人才“313”計劃。主要從事系統生物學在農業領域的研究。建立了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平臺;主持靈芝基因組測序工作,獲得了首個靈芝全基因組精細圖譜;先后主持了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身份)、國家“十二五”支撐計劃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人事部留學生重點資助項目;參加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的研究;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通過省級鑒定的研究成果3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累計影響因子40。
【課程及教學環節】
主干課程
中藥資源學、藥用植物栽培學、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加工學、中藥材商品學。
主要課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生化及分子生物學、藥用植物學、植物生理學、中藥學、中藥化學、藥用植物功能成分分析、中藥資源與開發技術、藥用資源研究法、藥用植物保護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制劑分析、中藥分離工程、藥事管理學、現代中藥生物技術、中藥學名家講堂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社會調查、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
【教學條件】
本專業擁有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亞健康干預技術實驗室、國家中藥材生產(湖南)技術中心、省級園藝學實踐教學示范中心、湖南省中藥鮮藥炮制加工實驗室和湖南農業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等國家、省部及校級科技平臺與實驗中心。
本專業還擁有占地4畝的校內耘園藥用植物資源圃和占地20多畝的長安實踐教學基地。
并通過校企共建、校地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世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桑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瀏陽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岳山國家森林公園、岳麓山公園、湖南省森林植物園、高橋醫藥流通園、湖南邵東廉橋中藥材專業批發市場和湖南中醫藥研究院等多個穩定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圖1、圖2)。
【就業與深造】
就業方向、就業基本情況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中藥生產經營企業、中藥管理檢測部門、教育科研機構、衛生醫療單位和政府機關等單位和部門就業。主要從事中藥資源調查、馴化繁育、中藥材規范化生產、藥材鑒定、炮制加工、商品經營、功能成分分析及藥物研發、藥事管理和教學科研、公務員等工作。
畢業生歷年初次就業率均到達90%以上。
碩士、博士研究生錄取情況
本專業近三年以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均達到35%以上,分別被錄取到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溫州中醫藥學院和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繼續深造。博士研究生錄取人數逐年遞增。
(責任編輯:王朝輝)
分享“湖南農業大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