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德語專業介紹
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學和震旦學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學(上海)、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上海)、東吳大學(蘇州)、江南大學(無錫)等校化工系合并組建而成的新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高等學府。1956年被定為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學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確定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1997年上海市參與共建共管,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獲準建設“985創新平臺”,是國家首批實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改革與建設,現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德語(本科類)
德語專業成立于2003年, 現任德語教師11人,全部畢業于國內外高校,如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波鴻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等,其中近一半教師擁有博士學位。他們不僅知識新,見識廣,而且朝氣蓬勃,好學上進,成為本專業的有力支撐。此外,本專業還常年聘有外籍教師任教。在教學硬件方面,本專業不僅有一流的多媒體教室,也有越來越豐富的圖書資料供師生使用。在對外交流方面,本專業已經與德國曼海姆大學德語系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每年派遣交換生數名前往德方學習,每位學生均有機會參加曼海姆大學的暑期德語學習。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語基本功扎實,具有較強的德語口筆語能力,了解德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并且具有一定英語交際能力的涉外工作人才。為了使學生能適應改革開放和國際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需求,勝任畢業以后將面臨的各種內容豐富而復雜的工作,學科建設尤其強調“寬口徑厚基礎”地培養復合型人才,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面廣而基實的特點。此外,本專業也鼓勵主專業學有余力的學生積極選修第二專業,以獲得更大的競爭能力。
課程設置
本專業學生在學期間必須修滿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173.5學分,其中,通識教育平臺課程45學分,學科基礎教育平臺課程6學分,專業教育平臺課程103學分,實踐平臺19.5學分。按照國家日語專業教學大綱要求,本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有:基礎德語、德語初級聽說、中級德語、德語視聽、德語會話、德語語言學、德語文學選讀、德語報刊選讀、科技德語、德語寫作、經濟德語、德漢筆譯、德漢口譯、德國國情、德國歷史、德語論文寫作導論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以在教育、科研、涉外企業、對外事務、對外經貿、新聞出版、信息處理、旅游等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翻譯、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也可考研和繼續深造,使自己成為更高層次的人才。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考入國內名校就讀研究生以及出國進入德國高校深造的人數持續增加。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文學學士學位證書。
(責任編輯:李彩絨)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