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開設本科專業--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學科獨具濃厚文化背景、經濟管理學科富有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書院,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1903年岳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 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國立大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李達為湖南大學解放后第一任校長,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曾先后更名為中南土木建筑學院和湖南工學院,1959年恢復湖南大學原稱。1963年起隸屬國家機械工業部,1978年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調整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0年,在全國高等學校布局結構調整中,湖南大學、湖南財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
學校設有29個院系,擁有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17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個專業學位授權, 57個本科招生專業;建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等10大學科門類。現有教職工4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840余人,教授、副教授950余人,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6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8人,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講座教授5人。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9540余人。其中:本科生22330余人、研究生7200余人。校園占地面積156.5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03.9萬平方米。學校藏書360多萬冊,訂有中外文數據庫140多個,提供統一檢索平臺,可實現跨庫檢索。校園網設備先進、覆蓋面廣、功能強大,教學、辦公樓實現了1000M網絡互聯和10/100M的桌面網絡連接,教工宿舍和學生宿舍已接入互聯網和校園網。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培養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領域具有寬廣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知識、新材料研究和制備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種新材料研發、制備、加工、材料結構和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教學、技術改造、經營管理、質量體系與質量認證等工作的高級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材料性能學、材料研究方法、復合材料、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應用等。本類專業分為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四個專業方向。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方向增開:金屬學、金屬材料學、材料加工原理、功能材料、表面工程理論與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質量體系與審核認證方法等課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方向增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材料物理化學、結晶學、粉體工程、熱工基礎與設備、無機材料工藝學、化工儀表自動化、無機材料生產機械設備、無機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課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方向增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成型工藝、高分子材料加工設備、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原理、功能高分子材料等課程。
材料物理(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業方向增開:材料物理導論、分子組裝與材料設計、信息材料基礎、電子顯示與發光、納米材料與技術、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功能材料與器件、傳感材料與器件、電子與信息材料、無損檢測技術、標準與質量保證體系等課程。學生畢業后可在電子信息、航天航空、汽車、機械、冶金、石油化工、輕工、建筑、軍工等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管理機構、工程設計部門從事科研與教學、材料設計和制備、產品開發、質量監督檢測、性能的檢測與分析、組織管理等工作。
(責任編輯:王朝輝)
分享“湖南大學開設本科專業--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