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的具體措施
高三歷史復習雖然沒有太多的技巧和規律可循,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方法的。而且只有掌握了一定方法進行復習,才能很好的提高歷史的復習效率。下面是2017屆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的具體措施。
1、加強集體研討,備課組團結協作,發揮集體智慧。
羅馬的喜劇作家普勞圖斯說過:“個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因此,我們需要發揮眾人的智慧。高三歷史備課組是一個團隊,我們將發揮團隊一貫的團結協作精神。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落實“三定、三備、五統一”措施,(定人、定時、定內容;備教材、備學生、備社會生活實際;統一教材、統一教輔、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檢測。)明確每位老師負責的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分析以及突破的方法,廣泛收集資料,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努力實現資源共享,確保備課組活動的正常開展。發揮集體優勢,充分關注網絡資源,密切關注網絡上的有效信息和資源,利用專業網站上的教學和復習資源,再結合《考試說明》的具體要求,把網絡資源變成我們的教學資源和復習資源。同時,了解學生的需求,走進學生的世界,及時調整教學復習策略,學會在教學中反思。
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考綱》,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加強對抽象知識理解的教學。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高考歷史學科《考試說明》(《考綱》)是高考歷史命題的基本依據,也是師生教學、復習、備考的依據。研究用好3年來的江蘇省高考歷史卷試題和2011年的考綱,關注2011年其他省市的高考歷史試題,揣摩歷年題目的設計意圖、設問角度、思維價值等,明確復習目標,提高解題能力。在新考綱出來之前,可參照2011年考綱確定復習重點,提高時效,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課本、夯實基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從2011年江蘇卷測試的內容來看,主要考查的還是基礎知識,強調以主干知識為主,注重與教材知識的聯系。體現在主觀題中,雖仍以材料題為主,但更多地要求學生在足夠掌握史實的基礎上作綜合性回答,很好體現了對獲取與解讀信息能力、調動與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我們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習慣、提升能力”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精講巧練,側重建構知識體系,注重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歸納和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不斷發現和糾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針對高三的第一輪復習,我們主要采用“問題復習法”,形成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提問(默寫)檢測舊知識——展示課程標準和考點,明確本課復習要求——展示本課問題,學生自主復習——師生交流研討疑難問題——教師點撥精講——課堂檢測(包括高考真題訓練),及時反饋等幾個環節。這樣課堂安排緊湊,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做好知識的鞏固,在有限范圍內化短暫記憶為長效記憶,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當然,問題復習法也存在一定缺陷,那就是主要知識點通過問題進行復習,學生得到的知識比較零碎,因此在每一課、每一單元結束后,我們都注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或者畫知識樹,以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把握。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的具體措施”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