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單元質量檢測題

2016-11-25 14:00:07 來源:精品學習網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單元質量檢測題,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長江三角洲平原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讓位于東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質量比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網密集、河湖眾多

  2.長江中下游平原在開發早期農業經濟落后于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A.雨熱同期的氣候 B.黏重的土壤

  C.單一的農作物品種 D.地勢平坦

  3.下列關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勢平坦開闊,利于農業機械化的實施,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B.生長季節短,適宜玉米、棉花、冬小麥、油菜的種植

  C.水稻土分布廣泛,因此主要發展水田耕作業,大面積種植水稻

  D.受長白山的阻擋,降水量由西向東減少,東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4.關于長三角農業發展的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處我國東部沿海中部,為雨熱同期的溫帶季風氣候

  B.因河、湖眾多,多為集中分布的水田

  C.該地農業種植制度是一年兩熟至三熟

  D.該地土壤以生產力較高的水稻土為主

  5. 下表是2001年我國a、b兩個省區農作物播種面積(萬公頃),a、b兩省分別是( )

  省區 稻谷 小麥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內蒙古、江蘇 B.廣西、黑龍江 C.湖北、甘肅 D.河南、x疆

  下圖是甲、乙、丙三地的經緯網圖,讀圖回答6~8題。

  6. 甲、乙、丙三地產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質疏松 ③開礦 ④植被被破壞

  ⑤垂直節理發育 ⑥地殼活動劇烈

  A.①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 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甲地土壤中摻入沙子

  B.在乙地種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積退耕還草

  8. 乙、丙兩地主要的糧食作物分別是(  )

  A.冬小麥 水稻 B.春小麥 水稻

  C.水稻 小麥 D.谷子 水稻

  讀某區域圖,圖中甲、乙、丙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完成9~10題。

  9.甲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溫 B.干濕季分明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雖弱但日照時間長

  10.甲、乙、丙三個地區共同種植的農作物是(  )

  A.小麥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讀下圖,回答11~13題。

  11.與圖②地區相比,圖①地區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

  A.雨熱同期 B.熱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地勢平坦

  12.圖中①②兩地區在環境整治方面應重點做好的共同工作是(  )

  A.治理水土流失    B.防治土地沙漠化

  C.改良酸性土壤    D.整治鹽堿地

  13.①地區進行農業資源綜合開發的主要做法是(  )

  A.發展立體農業     B.發展魚塘—臺田模式農業

  C.小流域綜合治理   D.低濕地、鹽堿地綜合治理

  棉花遙感識別是棉花種植面積遙感估算的關鍵,以下是我國北疆地區不同日期棉花光譜信息與其他作物光譜信息的曲線分析圖(下圖)。圖中前3個波段為可見光波段(分別為藍波段、綠波段、紅波段),第4波段為近紅外波段。讀圖回答14~16題。

  14.容易將棉花從其他作物中識別出來的最佳波段是(  )

  A.藍波段 B.綠波段

  C.紅波段 D.近紅外波段

  15.根據圖中信息及相關知識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遙感識別最佳時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顯降低

  C.北疆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棉花產區

  D.棉花隨著植株增高、葉片增多,葉面積系數增大,覆蓋率增大,反射率逐漸降低

  16.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狀況有不同的反射率,據此原理,可以利用遙感監測的有(  )

  ①近海赤潮災害 ②人口分布 ③海上石油污染 ④工業生產總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據報道,廣東某鄉歷時5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其變化如下表所示:

  5年前概況 5年后概況

  丘陵為主,土壤貧瘠 修建大壩,引水入鄉,丘陵變島嶼

  糧食種植為主 淡水養殖及加工為主

  砍伐林木嚴重,水土流失 周邊山區及島嶼草木如茵

  生產、生活較封閉 “漁村一日” 的旅游項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眾多 七家鄉鎮企業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

  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 人均收入超過20000元

  據上表所提供的資料分析回答17~18題。

  17.使該鄉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①自然條件的改變 ②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

  ③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④綜合治理了環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該鄉發展淡水養殖及產品加工的有利條件是:

  ①豐富的地表水資源  ②勞動力資源豐富

  ③山區面積廣大    ④附近有較大的消費市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圖是華北地區某地實測的海拔高度數據分布,讀圖回答19~20題。

  19.測量圖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準、便捷的技術是(  )

  A.遙感 B.全球定位系統

  C.數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統

  20.對圖示區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氣溫:丙>丁 D.降水:乙>丁

  下圖示意為某專題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統(GIS)圖層。據此完成21~22題。

  21.該專題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類和評價 B.工業分布與交通的關系

  C.商業分布和規劃 D.學校布局

  22.若利用該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深埋垃圾場選址,在下列圖層中應增加(  )

  ①大氣污染 ②區域規劃 ③造紙廠、印刷廠分布 ④水文地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可應用于魯爾區煤礦整治研究。讀圖完成23~25題。

  23.GIS技術的(  )

  A.關鍵裝置是傳感器 B.數據模型用點、線、面表達

  C.主要功能是空間定位 D.數據庫由若干圖層組成

  24.圖中城市(  )

  A.①位于規劃區 B.②位于非礦區

  C.③位于現礦區 D.④位于原礦區

  25.圖示地區采礦業向西、向北遷移,主要是趨向(  )

  A.原料地 B.消費地 C.水資源 D.交通線

  某調查小組對某地方圓1 000米范圍內進行了生態調查,其生態狀況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26~27題。

  26.要對該地這種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進行宏觀監控,宜選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學考察

  27.控制該生態現象的發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退耕還林 B.退耕還牧

  C.規定合理載畜量 D.防止過度樵采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也不同。讀黃河流域圖回答28-30題.

  28.黃河流域作為一個區域,其劃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單一指標劃分 高考資源網 B.利用綜合指標劃分

  C.以行政區劃為指標 D.利用氣候、地形等指標

  29.甲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要及時獲取湖泊面積變化情況,最快捷途徑是(      )

  A.RS技術 高考資源網 B.GPS技術 C.GIS技術 D.實地考察

  30.圖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環境問題分別是(   )

  A.氣候干旱、洪澇災害、生物多樣性減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積

  二、綜合題(共40分)

  3.下圖為“我國甲、乙兩個區域簡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20分)

  (1)甲區域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             ),主要糧食作物是(           ) 。

  (2)與乙區域相比,甲區域建設商品糧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3)甲、乙兩區域的環境問題有明顯的差異,甲區域主要表現為森林減少(             )(            )等生態問題,乙區域表現為大氣污染、 等污染問題。

  (4)針對乙地區的大氣污染問題,應該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32.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讀圖回答問題:(20分)

  (1)列表比較圖中兩國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區域特征異同點。

  (2)列表比較圖中兩國西部地區的開發條件區域特征異同點。

  (3)按可持續發展觀點,借鑒美國西部開發經驗,你認為中國西部開發應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從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建設、環保、管理等方面回答,答出4個方面即可)?

  31.共20分

  題號 分值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1) 4分 商品谷物農業(2分) 玉米或小麥(2分)

  (2) 4分 土壤肥沃(2分); 土地資源豐富(2分)

  (3) 6分 濕地減少(2分) 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地退化)(2分) 水體污染(2分)

  (4) 6分 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礦物能源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耗能少、污染小的高新技術產業與第三產業;進行產業轉移,將耗能多的產業轉移至能源豐富的地區;加強技術革新,關停并轉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以減少廢氣排放;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凈化空氣;健全大氣保護的環境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宣傳,倡導公眾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等。(任答兩點,6分)

  32題【答案】

  (3)立法管理:加強國土立法,實行科學管理

  保護環境:退耕還林,退耕還牧(或保護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農業:農業走向專業化,利用現代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

  工業: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能源、冶金工業

  交通:利用陸上交通優勢,促進對外貿易

  城市: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化進程

  最后,希望育路小編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單元質量檢測題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年秋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單元質量檢測題”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 日本乱理伦中文三区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 色综合A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