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要點

2016-10-27 20:02:00 來源:學習啦網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要點(一)

  1、人地關系演變:

  崇拜自然(原始時期)→改造自然(農業時期)→征服自然(工業時期)→人地和諧(即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現在)

  2、人類不斷通過生產活動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人類不斷通過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向環境中排放廢棄物和能量;人類對待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會得到環境不同的響應(環境的反饋作用)。

  3、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會造成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

  4、環境問題主要分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從其分布來看,①城市以環境污染為主,鄉村以生態破壞為主;②發達國家以環境污染為主,發展中國家,由于承受人口和發展的雙重壓力,而且發達國家將許多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均較嚴重。

  5、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即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6、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其中生態可持續是基礎,經濟可持續是條件,社會可持續是目的。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要點(二)

  1、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

  ①鐵路:最重要的方式,運量大,適合長途運輸;

  ②公路:運用最廣泛,最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適合短途運輸;

  ③水路:運量大,成本低,速度慢;

  ④航空:速度快,運量小,運費高;

  ⑤管道: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運量大,連續性強。

  2、現代交通發展趨勢: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

  3、主要點狀交通設施:港口、車站、航空港;

  主要線狀交通設施:鐵路、公路、航道航線

  4、影響交通運輸網布局的因素:

  ①自然條件: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

  ②社會經濟條件:經濟水平、技術條件、社會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要點(三)

  1、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工業區(五大湖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都屬于傳統工業區,

  它們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豐富的煤炭、鐵礦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工業為主;

  (3)以大型企業為核心。

  2、傳統工業區當前發展狀況:

  (1) 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2)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衰落,急需改造。

  3、德國魯爾工業區:

  (1)主要區位條件: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較少,需由法國和瑞典進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過于單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3)整治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

  ②發展第三產業;

  ③調整工業布局;

  ④完善交通網絡;

  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地理:知識要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日韩欧洲区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最新国产一级特黄Av | 亚洲天堂在线怕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