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改革之“新概念”
課程,作為一種具有生命活力的復雜事物,其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總是通過一輪一輪的改革得以表現.而在針對課程所實施的一輪一輪改革的比對中可以發現: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人們帶來的視覺和意識上的沖擊最烈,因而在引領教育教學的運作自覺納人科學的軌道運行方面產生的影響和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在“物理課程改革”的標題下,本節針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以及其中所提出的理念、針對“新理念”和“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以及對實施教學的教師的職業素養所提出的要求等作一些理性的闡述,
如果要考量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基礎教育所帶來的意識層面上的沖擊,則應該認定:由于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理念”引領著我們對教育教學形成了全新的認識,所以其價值、意義和地位便自然而然地被推向了無可爭議的首位.而若細致品味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理念”,則兩個基本問題便自然地顯現出來:課程改革都帶來哪些“新理念”?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1 . “新課程”的“新理念”
關于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理念”,在《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 中已經分別針對“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引發我們對教育教學形成全新認識的“新理念”有下面幾個方面.
( 1 )關于“課程目標”的“新理念”― 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新課程”體系中的“高中物理課程”為了服務于學生的終生發展,使之能夠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在“課程目標”的確立上提出了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構成的“立體化”三維目標體系,從三個層面實施對學生的影響,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 2 )關于“課程結構”的“新理念”― 重視基礎,體現課程的選擇性由于普通高中教育仍屬于基礎教育,所以相應的課程在結構上首先應該得到尊重的就是“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又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空間具備著“因人而異”的特點,還由于即使是某一個特定的學生其智能空間也具備著“各向異性”的特征,所以相應的課程結構在尊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的同時,還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就很自然地對課程結構提出了在“重基礎”的同時體現“選擇性”的要求.
( 3 )關于“課程內容”的“新理念”― 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由于物理學的發展水平與社會的文明進程同步,與科技的發展水平適應,與人燈的生活方式相關,所以高中物理課程應該在課程內容上體現“時代性”.著名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曾多次針對“物理課程內容跟不上物理學發展”提出過自己的看法;筆者也曾在10 年前意識到,高中物理課程內容應該“重心后移”,以適應學科發展和科技進步,并在特定的場合下呼吁過.應該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基礎性”和“選擇性”, 與前文針對“課程結構”所說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是有所區別的。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物理改革之“新概念””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