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復習提綱
前言《我們的政治生活》
1、 識記政治的含義和核心(P2、5)
政治,指的是特定的階級或社會集團為了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圍繞國家政權所進行的全部活動。
政治的核心是國家政權。
2、 運用政治與經濟辯證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P4)
政治與經濟密切聯系。政治植根于經濟,又反過來為經濟服務。
經濟決定政治。
政治對經濟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導、影響或制約經濟的發展。
(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3、 理解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P7)
①思想政治素質對于人的其他各種素質具有主導作用
②思想政治素質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首要條件
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是應對國際嚴峻挑戰的緊迫需要
4、 理解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P11)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一課《人民政權 人民當家》
第一節“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
1、 識記國家性質含義以及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志(P17)
國家性質,即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即哪個(哪些)階級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哪個(哪些)階級是被排斥在政權之外的被統治階級。
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實行為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志。
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2、 識記國家政權含義和行使國家權力的機(P16)
國家政權,通常指國家權力。
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
3、理解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含義和本質(P17-19、P21)
我國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
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
首要標志:工人階級的領導
階級基礎:工農聯盟
社會基礎: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社會主義的勞動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極為廣泛)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4、理解人民民主專政是人民民主與對敵專政的結合(P22)
人民民主專政是人民享有民主和對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的有機結合。人民民主是主要方面,同時,也需要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人民民主專政是人民民主和對敵專政的統一。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是對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充分發揚人民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對敵對分子實行有效的專政;同時,只有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依法打擊破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二節“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3、 理解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P23)
國家職能與國家性質密切相關。的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又反映了國家性質。
4、 運用我國政權對內對外國家職能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24-28)
對內職能:
① 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主要)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個中心:經濟建設
兩個方略: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三個戰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
四個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
②依法打擊極少數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保障人民民主,保衛社會主義建設。
③協調人民內部的關系和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④組織社會公共服務。
對外的國家職能(具體體現在我國外交政策的內容上)
①防御外部敵人的侵犯和顛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②發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協調我國和他國的關系。(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
我國對內對外的國家職能維護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我國國家職能和國家性質的關系)
5、 運用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要性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28-29)
(1)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最根本的國家制度
(2)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
(3)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4)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治保證
①只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我們才能在人民內部實現最廣泛的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
②只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我們才能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有效的專政。
③只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我們才能集中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④只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我們才能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粉碎國際敵對勢力全盤“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
總之,只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鞏固人民的政權,我們才能充分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才能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6、 理解人民軍隊的重要地位和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P30、32-33)
重要地位:人民軍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是保衛人民江山,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鋼鐵長城。
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7、 理解建設強大的國防是我們的歷史責任(P33-34)
要努力增強國防觀念
要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
要積極履行公民的國防義務,用實際行動參與國防建設
第二課《人大制度 造福人民》
第一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 理解國體、政體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P37)
國體:國家性質,標志著國家權力的歸屬,及哪個或哪些階級掌握國家權力
政體:就是指國家政權的構成形式。
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兩者緊密相聯,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
我國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 識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P37)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據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 運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主要內容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38-40)
⑴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與人大)
⑶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向它報告工作,受它監督。(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
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的立法權。地方各級人大在本行政區域的范圍內可以享有一定的立法權,但必須以尊重國家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為前提。(中央與地方)
⑸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行使職權。
4、 運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41)
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突出人民的權力為核心,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和方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的國家主人翁地位,為人民通過民主渠道管理國家事務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證。
⑵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的基礎,在我國整個國家政治制度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在制定國家其他各種制度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5、 運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41-44)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3)人大制度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維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5)實行人大制度,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6、 運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要性和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45)
必要性: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客觀要求。
要求: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定要從我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決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體制。
7、 理解青少年學生維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要做法(P46-47)
(1)要關心全國人大和本地區人大有關的新聞
(2)要積極參與人大代表的選舉活動
(3)要了解社情民意、向人大代表提出合理建議
(4)要積極向周圍群眾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節“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
8、 運用人大代表與人民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49-51)
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表達者,也是人民權力的受托者。作為人民權力的手托者,人大代表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是代表與被代表、受委托與委托的關系。
這種關系具有如下特點:
人大代表權力的源泉在于人民
人民與人大代表權力委托關系的成立必須經過法定程序
人民對人大代表的權力委托是有期限的(5年)
9、 運用人大代表主要職責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52-55)
(1)開會期間11項職權
與會權、審議權、提案權、選舉權、詢問權、質詢權、罷免權、調查權、表決權、建議、批評和意見權以及提議權
(2)閉會期間的職責
在自己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第三課《國家機關 以民為本》
第一節“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1、 識記我國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P60)
2、 運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要職權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61-62)
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聽取工作報告)
3、 理解全國人大常委會與全國人大的關系(P63-64)
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全國人大常委會與全國人大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即全國人大常委會從屬于全國人大,對全國人大負責,受全國人大監督。
4、 運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主要職權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64)
有權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制定除應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決定計劃預算的部分變更;
監督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決定人事任免;
決定同外國地府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準和廢除,等等。
第二節“我國的國家行政機關”
5、 識記國務院是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重要地位】(P65-66)
⑴國務院是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
⑵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⑶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6、 理解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與同級國家權力機關的關系(P67)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由同級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并報告工作,受它監督。
7、 運用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含義和基本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我國政府建設的目標】(P70-72)
⑴建設依法行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制度建設,用法律、法規規范政府行為。
⑵建設務實高效、廉潔勤政的責任政府
堅持對人民負責,完善責任與權力相統一的執行機制。
⑶建設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
把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第三節“我國的國家司法機關”
8、 識記我國司法機關的組成(P74)
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
9、 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性質、任務(P74-76)
人民法院:國家的審判機關,行使審判權
人民檢察院: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行使檢察權,通過行使法律監督權,保證法律的實施
任務詳見教材
10、 識記公安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也是我國司法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性質】(P78)
11、 理解公安機關的職責、任務(P78-79)
職責: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擔依法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職責。
任務:承擔著刑事司法、打擊犯罪的任務(司法體系一員)
承擔著大量的社會行政管理和服務職能(行政機關)
12、 運用公安機關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80)
(1)區別
①性質不同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公安機關是治安機關,負責刑事案件的偵察、拘留、預審、執行逮捕
②分工不同,各司其職
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
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提起公訴,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偵查
人民法院:審判
(2)聯系
都承擔著保護人民、懲罰犯罪、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秩序的任務
三者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可以保證準確有效的執行法律。
第四節“國家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
13、 理解國家公務員要努力為人民服務(P81)
14、 運用國家公務員要依法接受人民監督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83-85)
監督公務員的途徑: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新聞輿論的監督、社會公眾的監督
第四課《民主政治 依法治國》
第一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1、 識記民主的含義(P87)
民主從根本上說,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國體、政體、政黨制度等。
在現代社會中,民主是指一定階級在形式上或實質上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國家政治制度。
民主是相對專制而言的。
2、 運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88)
3、 識記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標(P89)
4、 運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90-91)
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適合中國國情和社會進步要求的選擇。
⑴中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⑵中國的民主是由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
⑶中國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可靠保障的民主。
⑷中國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的民主。
5、 理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P91-94)
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6、 理解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增強民主意識的主要途徑(P95-98)
發展基層民主,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民主自治體系的主要內容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企業職工代表大會)。
開展民主和法制的宣傳教育,提升基層群眾的民主素質
7、 運用青少年學生參與民主建設,樹立民主意識的意義和要求的相關知識評價社會政治現象(P98)
青年學生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是當好國家主人的具體表現。
我們要樹立國家主人翁意識,珍惜民主權利,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努力培養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法制觀念。
第二節“民主與法制不可分”
8、 識記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含義和基本要求(P99-101)
含義:
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的體現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執法和守法的總稱。
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根本前提
有法必依——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
執法必嚴——社會主義法制權威的體現
違法必究——社會主義法制強制力的體現
四個方面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必須全面貫徹實施。
9、 運用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01-103)
(1)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產生的前提
②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發揮力量的源泉
(2)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①社會主義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②社會主義法制為人民行使民主權利指明了方向
③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
第三節“實施依法治國 建設政治文明”
10、 識記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中國特色】(P106)
依法治國方略包括三方面的內涵:
⑴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
⑵依法治國必須制度化、法律化(“法治”代替“人治”)
⑶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依法治國是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的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
11、 理解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P107)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
黨領導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
12、 運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重要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07-108)
實施依法治國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步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⑴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⑵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⑶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13、 運用依法治國要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08)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區別:
①手段方法不同
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行為
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
②范疇不同
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
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
(2)聯系(兩個重要保證)
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雖范疇不同,但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14、 運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11)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⑴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⑵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
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點,必須把三者統一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第五課《政治參與 公民責任》
第一節“政治參與是人們當家作主的體現”
1、 理解公民政治參與的含義與主要形式(P2-4)
含義:公民依法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參加政治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表達政治意愿的行為。
主要形式:政治選舉(最重要、最直接、最廣泛)、政治結社、政治表達
2、 理解公民的政治參與是有序的政治參(P5-6)
所謂“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體現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應當是合法的政治參與,它是公民在憲法和法律所賦予公民的民主權利的范圍內進行的政治活動。
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應當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參與。
3、 運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原則和現實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0-12)
原則:黨領導、法治、漸進式
現實意義:
對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⑴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客觀需要
⑵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在要求
⑶是密切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要求
⑷是增強公民的政治責任感、保證國家機關的決策順利實施的要求
第二節“拓寬政治參與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4、 識記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含義(P13)
選舉權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選舉產生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其他應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的權利。
被選舉權是指公民有依照法律規定,被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其他應由選舉產的公職人員的權利。
5、 運用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3)
參加選舉是公民政治參與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廣泛的政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
6、 運用我國選舉制度的特點以及我國選舉制度受國情制約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4-15)
特點: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
選舉制度從根本上來說受到國家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制約,受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
7、 運用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形式與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7-19)
形式:間接參與民主決策、直接參與民主決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
公民參加決策的重要意義:
①保證公民對決策的參與權利,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②有助于決策者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和切實珍惜民力
③有利于促進公眾對決策的理解和認同,從而推進決策的實施
④有利于公眾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政治責任感
8、 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內容與形式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9-20)
內容: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
形式:間接參與民主管理、直接參與民主管理
9、 運用公民依法參與民主監督的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21-22)
依法參與民主監督,保證人民群眾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人民通過行使知情權、選舉權、參政權等來制約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力,這是加強群眾監督制度建設的關鍵。
公民參與監督,可以保證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正確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和失職行為,公民有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最重要的監督是公眾的直接監督,它昰各種監督機構發揮監督作用的基礎
10、 運用公民政治參與的相關知識設計公民政治參與的方案
第六課《國家統一 民族團結》
第一節“維護我國的國家統一”
1、 識記國家主權的含義、特征和基本內容(P25-27)含義:國家主權是國家的中央政權機關所固有的處理國內國際事務的最高權力。國家憑借這種最高權力,行使國家的對內對外職能。
特征及其關系:
(1)國家主權對內表現為至高無上性
(2)國家主權對外表現為獨立性
關系:國家主權的兩個特性,是緊密相聯的。如果國家最高權力對外不是獨立的,國家受到外來的干涉便不得不服從外來意志,那么國家就不可能獨立自主地處理其內部事務,在國內就不可能有最高的統治權。同樣,國家最高權力如果對內不是最高的,也談不上對外獨立。只有兩個方面緊密結合,才有真正的國家主權。
國家主權的基本內容及其關系
(1)國家的政治獨立(2)國家的經濟自主
(3)國家的領土完整
關系:國家的政治獨立與經濟自主密切相關。政治獨立是經濟自主的前提,經濟自主又是政治獨立的保證。
領土完整與國家的政治獨立、經濟自主密切關聯,國家在其領土內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管轄權。
2、 運用國家主權的特征和基本內容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25-27)詳見第一條
3、 運用“一國兩制”方針科學內涵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29-30)
(1)堅持“一國”是前提和基礎
(2)兩種制度并存(社會制度)
(3)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除外交和國防事務)
4、 運用實行“一國兩制”重大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31-32)
(1)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用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的統一
(2)有利于推動大陸的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有利于香港澳門臺灣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4)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5、 運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方針政策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33-35)
我國政府對于臺灣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立場(一個總方針、四個決不)
總方針: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具體原則:(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
(2)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
(3)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
(4)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第二節“維護我國的民族團結”
6、 識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P37)
7、 識記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內涵(P38)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平等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石
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線
互助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保障
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
8、 運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P39-41)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國的事業必定勝利的基本保證。
鞏固和發展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核心是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9、 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P42)
10、 理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P44)
(1)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依據。
(2)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基礎。
(3)各民族小聚居、大雜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區資源條件和發展的差距,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現實條件。
11、 運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和意義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44-47)
特點(主要內容或中國特色):
(1)以維護國家的統一為前提(前提)
(2)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實行范圍)
(3)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通過自治機關來行使自治權的(自治機關與自治權)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體現民族原則):
(1)保證了少數民族管理國家大事和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民主權利。(體現民族平等原則)
(2)有利于捍衛國家的統一與安全。(體現民族團結原則)
(3)有利于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體現共同繁榮原則)
12、 運用自覺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相關知識評價社會政治現象(P48-50)
(1) 前提:實現民族平等
(2) 核心: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3) 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 公民義務:憲法規定公民有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七課《獨立自主 和平發展》
第一節“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
1、 理解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及基本權利(P54、56)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
基本權利: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
2、 識記國際組織的含義及作用(P56、58)
含義:國際組織是指一些國家、地區或民間團體,出于各種特定目的和任務,通過簽訂條約或協議的方式建立的一種常設性議事機構。
作用:①是發展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交往合作的紐帶
②是協調國際經濟、政治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的主要力量
③是爭取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
④尤其是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在當代國際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國際社會法律、規則和制度的創制者與監督者,也是國際社會的管理者和國際爭端的調節者,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 識記國際關系的含義(P59)
主要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
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4、 理解聯合國的宗旨、原則、組織機構(P63-65)
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應危及和平、安全和正義
在國際關系中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威脅使用武力
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
組織機構: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6個主要機構
聯合國大會(聯大):聯合國的審議機構;大會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足以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
安全理事會(安理會):中、法、俄、美、英5個常任理事國“大國一致”原則;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具有約束力;是聯合國中唯一有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采取行動的機構。
聯合國秘書處:秘書長潘基文,2012年連任
5、 運用聯合國作用及中國對聯合國事業重要貢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66-67)
聯合國的作用:
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
協調國際經濟關系
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
聯合國安理會作為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已經成為公認的多邊安全體系最具權威性和合法性的機構。
l 中國對聯合國事業的重要貢獻: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對聯合國的籌建和成立做出過重要貢獻。
在對外關系中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根據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在反恐、軍控、維和、發展、人權和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聯合國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l 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忠實力量。
第二節“當今世界的主題和格局”
6、 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及其相互關系(P70)
和平問題與發展問題是密切聯系、互為條件的。
一方面,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7、 理解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P74)
第三節“我國的對外政策”
8、 運用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75-78)
我國外交政策的內容
⑴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外交政策的核心、基本立場)
⑵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
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作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⑶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外交政策的宗旨)
9、 運用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79-81)
10、 運用公民在對外交往中要自覺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相關知識評價社會政治現象【涉及公民基本義務】(P79-81)
第八課《立黨為公 執政興國》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是我們事業的領導核心”
1、 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P86-87)
2、 運用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89)
性質: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 運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發展和進步客觀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92-93)
(1)黨的領導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2)黨的領導是維護中國統一、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
(3)黨的領導是保證政權穩定的需要
(4)黨的領導是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共同建設美好未來的需要
第二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4、 理解我國現階段的民主黨派及其性質(P96)
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
性質: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5、 運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97-100)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
(2)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
民主黨派與共產黨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3)“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
(4)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
(5)發展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根本任務
(6)通過多種形式實行政治協商
6、 識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與職能(P100)性質: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7、 運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00)詳見第6條
人民政協的主題:團結、民主
8、 運用我國實行新型政黨制度的現實意義的相關知識評價社會政治現象【優越性】(P101)
(1)有利于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有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3)有利于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總之,是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第三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保證”
9、 運用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黨的領導方式】(P102-104)
關系: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統一的。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是政治領導、組織領導的前提和基礎;組織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的重要保證。
黨的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10、運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社會政治現象(P104-105)
(1)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統一全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意志和行動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現代化建設事業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國際環境
(2)是維護中國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證,
(3)是把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建設美好未來的根本保證。
11、運用青年學生要自覺擁護黨的領導的相關知識評價相關社會政治現象(P106-108)
(1)要增強黨的觀念
(2)要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3)要遵循黨的教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復習提綱”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