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興趣搭建學習大橋?
當對某事物發生興趣后,就應努力培養和激發這種興趣。因為培養和激發良好的興趣是陶冶情操、調動積極性、順利完成短期任務的有效方法。所謂興趣的激發,就是把人們已經形成的、潛在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培養是激發的前提,激發是對原來興趣的強化.
培養和激發興趣的主要方法是:
1.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強烈時代責任感
每一個革命青年,都應該有遠大的理想。理想是生活的動力,是人生的希望。一個人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他就會寢食俱廢,為之奮斗終生。居里夫人為什么能堅持四年,從四百噸鈾瀝青礦、上千噸化學藥品和八百噸水中,提煉出僅僅一克純鐳呢?張海迪為什么能克服重重困難自學針灸、英語、翻譯外國作品呢?無數英烈為什么能前赴后繼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而獻身呢?這就是因為他們有遠大的理想,有為人類獻身的精神。誠如馬克思所說的:“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2.認識活動的目的、意義,培養和激發間接興趣
間接興趣是由活動目的、意義和結果而引起的興趣。要培養和激發這種興趣,必須認識活動的目的、意義.因而我們的學習及工作,并非件件都使人感興趣。不感興趣,但又要學好、做好,這就要充分認識到活動的目的、意義和結果,從而達到樂不知疲的境界。“馬家軍”練跑步,交通警察站崗,服務員賣票,這些都是枯燥、乏味的。工人開機床日復一日地生產同一零件,一年四季重復那幾個簡單工序,這些也是單調煩人的。但是,當認識到工作和勞動的結果很有意義,是祖國建設必不可少的,那么你對工作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實踐證明,人們對當前活動的目的、意義理解得越深,需要越迫切,情感越強烈,興趣就越濃厚。
語文學習必須要加強目的教育,這樣才會有動力,有恒心,才能孜孜不倦,才能樂不知疲。尤其要把當前的學習和整個社會事業聯系起來,把學習的目的與個人需要,特別是個人當前的中心需要聯系起來,真正從心理上感到當前的學習有意義,與自己的目的、需要緊密相關。
3。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培養和激發直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由對事物本身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客觀事物的新異刺激性、生動活潑性、盼望期待性、便于接受性都是產生直接興趣的基本條件。構成語文教材的各種體裁的文章,都具有自身的獨特的美,只是表現的形式和角度不同罷了。只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情趣的內容,就能夠激發我們學習的興趣。以說明文為例。說明文(包括一般性說明文)就其內容、結構、語言、形式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美。尤其是一些文藝性說明文,更是進行審美鑒賞難得的教材。
例如《蘇州園林》,作者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四個方面說明它的特點。聯系實際,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處處顯示出作者精湛的美學觀點。讀后不僅給人一種美的感受,而且使讀者在愉悅的享受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就是那些很一般的實用性說明文,也蘊含著本身的固有的美,關鍵是如何發掘教材中的美。正如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是缺少發現。”并非說明文缺少美的內涵,而是我們缺少對說明文中美的發現,說明文有說明文自身的美。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如何借助興趣搭建學習大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