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學習因難的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相關情況分析,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到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個方面,從學生方面看:
一是高一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缺乏良好的地理學習方法。盡管地理課本開篇《致同學們》很有新意地介紹了高中地理學科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編寫體例,學習方法等內容,但要真正領會到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的精神實質還有一個過程,許多學生心目中的地理還是停留在講述地名、物產加數字的認知水平上,認為學地理只要劃一劃,背一背就能了事。很多學生學習地理重記憶,輕理解;忽視理性思考和推理,對地理學科形成了“地理書有趣,地理課好聽,地理題難做”的感受。
二是初、高中學科知識銜接不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高中地理(特別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許多學科內的準備知識,如地球、地圖的基本知識、氣候的基本知識等。從一些省編初中教材看,為了減輕初中生的學業負擔,教材已大大簡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內容,再加上現實的中考制度對《地理》(或《社會》、《科學》)學科大大淡化,一些初中學校地理教學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導致學生上高中后地理的教學顯得十分被動。同時,高一地理與有關的一些立體幾何,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要在高二才能學到,這種教學中的知識“斷層”,增加了學生對有關地理知識理解的難度。
三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興趣、需要不足,缺乏學習的內驅力。學生進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課的錯誤思想,由于現實的高考科目設置導向,部分學生剛入高中,就給自己的奮斗目標和愛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從而潛意識地產生學地理“浪費”時間,這些學生沒有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從“教”方面分析,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教學方法單一,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抑制情緒,這是學生感到學習地理困難的主要癥結。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很多教師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對老教材有解不開的情結和習慣了的教學方式,現在仍然普遍采用以感知、理解教材為主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嚴重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感到老師的教學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再者,有些高中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為了及早與高考接軌,平時訓練用題照搬全國歷年高考題,拔高了教學要求,更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恐懼。還有一點也是應該正視的現實,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地理一度中斷高考,很多地理教師流失,高等師范院校地理教育萎縮,導致中學地理教育人才青黃不接,現今相當一部分地理教師是沒有學過地理專業的其他學科的老師改行教的,素質不高,遇到教學困難束手無策。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一地理學習因難的原因分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