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高考大綱政治考綱解讀
2017年的全國考試大綱提前出爐,各學科較之前均有較大幅度的改動,其中政治學科主要調整了“考核目標與要求”,經仔細核對與研究,發現有兩大方面的變動:
一方面,較之前延續多年的“考核目標與要求”的語言描述,今年出臺的大綱語言更加精煉、簡潔,不再使用列舉性語言,而是進行專業化概括,比如將原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一律調整為“有關學科知識”;同時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具體,將原來的“能夠......”中的“能夠”一律刪除,盡量減少一些形容詞來描述能力要求。這都說明高考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將所學政治學科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另一方面,四項要求中有明顯變動的有4處:“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層級中將原來的“能夠根據從題目中獲取和解讀的試題信息,有針對性調動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做出必要的判斷”調整為“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學科知識,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這一要求明確了知識的運用從“必要的判斷”進階到“正確的判斷和推理”,說明了對知識要做到精準理解,還要學會知識遷移,根據社會現象推導知識,知識目標明顯拔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層級中將原來的“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調整為“準確描述試題所涉及的學科基本概念、觀點和原理”,這一要求對學科知識的描述從“簡潔”進階到“準確”,說明理論語言專業化的要求將進一步強化,防止學科語言生活化,同時在描述“概念、觀點”的基礎上增加了“原理”,也就是在備考中不僅僅要重視“標題式”語言,更要理解每一概念、觀點的內涵;“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層級中將原來的“根據有關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或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問題”調整為“針對具體問題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創見性作答”、將原來的“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提出比較必要的論據,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調整為“整合學科知識和方法,論證或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這2處修改強調了兩點,一是整合學科知識,找出知識間的內在邏輯聯結點,從某一方面將學科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加強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二是生成試題答案,準確找出材料間的內在邏輯和設問諸要素間的內在邏輯,融入政治學科知識,有效組織語言進行作答,防止出現知識與材料兩張皮的現象。
總的來說,2017年的政治高考能力要求在原有四項的基礎上更加明確、更加具體、更加拔高,對備考的考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給了考生更多的發揮空間,需要考生抓住機遇,勇于挑戰,笑對高考。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7年全國高考大綱政治考綱解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