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方案來了 歷數那些新變化
中國的“一考終身制”高考制度一直備受爭議,近年來對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嘗試一直在進行。目前,包括上海、浙江兩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在內,全國已有19個省份先后出臺本地區招考改革實施方案。從各地公布的方案來看,總體改革方向大體一致,絕大多數省份明確要改革高考科目設置、考生錄取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而多地也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實施辦法。
“3+3”模式取代文理分科
“3+3”模式是指,報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績將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學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選擇選考科目。就3門選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選3”模式,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浙江采取的是“7選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還多了“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這項科目。
外語率先打破一考終身制
與高考科目變化相對應的一項措施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時間表。比如,北京將從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起,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絕大多數省份明確,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考生可選擇其中較高一次考試成績計入。上海明確要建設外語標準化考試題庫和標準化考場,外語考試要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標準化考試積累經驗。
探索多元評價機制
新一輪改革方向的亮點之一,是打破“唯分數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錄取。
在這種模式下,高校可根據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從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中,分專業(類)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超過3門,提前向社會告知。在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參考時,堅持“誰用誰評”原則,招生學校應提前公布具體使用辦法。
不少省份明確,要探索按照統一高考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各占一定比例計算綜合成績,由高校按照綜合成績擇優錄取。寧夏則規定,在高考成績相同的情況下,會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標準,擇優錄取。
合并錄取批次,“專業+學校”式填志愿
多地表示,錄取批次合并有利于消除社會對三本錄取的高校畢業生的偏見,推動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發展,有利于今后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還提出了合并本科、第二招生批次。
此外,在志愿填報方式上,浙江、山東、西藏把原來的“學校+專業”方式改為“專業(類)+學校”形式。采用“學校+專業”的方式,學生首先被學校錄取,最終可能進入的不是自己選中的專業,而采用“專業+學校”的方式后,某個專業對應的可能不是一所學校而是多所高校。
這也就意味著,在“專業(類)+學校”模式下,考生既可以報考同一個高校中的不同專業(類),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專業(類),還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專業(類),擁有了選擇權。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