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冷熱背后的時代因素有哪些
專業的熱門與否一直是各位家長和考生所關注的重點,熱門專業代表著近幾年的好就業高薪酬專業,冷門專業則代表著難就業專業,那么為什么專業有冷熱之分呢,今天育路網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影響專業冷熱之分的時代因素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社會需求、行政調控和考生預判的產物,專業的冷熱反映了時代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初,經濟尚未分化,詩歌、文學以及思想討論成為一代年輕人的追求。隨著改革開放走向深化,涉及外貿和商業的外語、國際貿易等成為最受歡迎的專業。21世紀以來,計算機、互聯網產業崛起,IT相關專業走過了大起大落又再度復興的曲折歷程。而最近十年,經濟和金融行業的高額利潤吸引了大批頂尖人才投身其中。同時,隨著國人經濟狀況的改善,20年來大眾選擇中根深蒂固的“經濟決定論”也出現了動搖,有更多的孩子追隨自己的興趣選擇文史等“錢景黯淡”的專業。
專業的冷熱取決于行業產業的需求。“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工程相關專業也隨著對趨勢的預測火過一陣。雖然這個專業符合人類健康前景和科技發展的方向,可由于相關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就業容量有限,一陣風過后迅速由熱變冷。
就業能否體面,也是考生和家長考慮的重要方面。地礦類、土建類專業雖收入尚可,但往往不在首選之列。廈門大學教授張亞群表示:“城鄉、東西部發展差距較大,與這些專業相對應的工作環境差異也大,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才,還需要政策配套,提高生活質量,當然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發展。”
作為每年的社會熱點,各省區市文理科高考狀元的去向引人注目,更是專業冷熱的風向標。近些年,這些佼佼者多為金融、經濟學專業錄得,這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體面高薪的就業前景決定的。馬陸亭認為,狀元、頂級人才追捧就業“香餑餑”存在很大的誤區。“任何社會頂尖的人才都是不愁就業的,如果因此將自己限制在狹隘的領域,反而浪費了天賦。我倒建議他們往復合型的方向發展。”
小編提醒:對于熱門冷門的說法,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清楚,這永遠是一個‘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現象,大概10年一個起伏是正常的,冷熱在不斷轉換。能走多遠不取決于你從事了什么行業,而是努力程度。
(責任編輯:孫龍)
分享“專業冷熱背后的時代因素有哪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