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答疑:讀懂專業內涵之“道”(2)
如果考生選擇專業時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就業方向,這樣就能更快地明確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專業由于一些高校重復開設、專業特色不鮮明等原因導致就業率較低,考生在選擇這類專業時就應三思后而行。有的專業介紹中顯示就業方向十分寬泛,畢業后繼續升學人數較多,甚至于絕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與本專業完全無關的職業,這些情況就值得考生和家長深思。盡管有調查表明,目前某些地區畢業生找工作時專業對口率相對較低,但是如果一個專業的畢業生出現絕大部分“轉行”的現象,說明該專業培養的學生無法學以致用,市場已處于飽和狀態,這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之外,考生和家長在閱讀專業介紹時還需留意該專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情況、是否屬于重點學科、碩博士點的數量、招生人數的變化、授予學位門類、修業年限、是否高收費等情況,這些指標能客觀反映該專業的綜合實力,可以作為選擇專業的依據之一。尤其是有些專業介紹中會用百分比統計體現出來,兩相比較就可大致反映專業的建設水平。
二、了解不同高校同一專業的差異
考生和家長還需要了解不同高校開設同一專業的差異,例如目前國內有80%以上的高校開設了英語專業,既有綜合性院校,也有專業院校,不同背景的高校開設的同一專業可能有不同的培養特色和要求,因此了解不同高校同一專業的差異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選擇專業。
以新聞學專業為例詳細來看,全國有294所高校開設該專業,其中上海有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12所高校開設。復旦大學的新聞學專業歷史悠久,學術積淀深厚,在新聞理論研究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其培養的畢業生廣泛分布于新聞媒體、黨政宣傳部門、文化機構等領域,為中國新聞傳播力量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新聞學專業則是全國外語院校中建立的個復合型專業——國際新聞專業(即現在的新聞學專業),秉承“精英化、國際化”的理念,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專業加外語的復合型教學,外語課程和外語專業同步,課程內容多,教學要求高,四年下來等于既學習了國際新聞專業知識,又精通了兩門外語,這正符合當今中國對外傳播急需的既懂專業知識、又懂外語、能與國際接軌的專門人才,如今上外培養的新聞學專業畢業生遍布我國主要對外傳播媒體,如新華社、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復旦大學新聞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學專業培養目標和特色是有差異的,考生如何選擇,關鍵要分析自身特點和專業興趣,并結合未來的發展方向綜合考量。
三、了解同一高校不同專業方向的差異
考生和家長還需要注意同一高校不同專業方向的差異。同一所高校開設的同一個專業,有時會分為不同的專業方向,一般會以括號的形式在專業名稱后標注出來。因為專業方向不同,同一個專業在培養方向和專業課程設置上也不一樣。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專業,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屬于相同的專業代碼020401,均授予經濟學學士,但是兩者的差異是明顯的。國際經濟與貿易 (英語)專業培養的是精通英語、掌握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法規政策的復合型專門人才,而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專業培養既擅長日語又懂經貿的復合型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兩個專業方向不僅完整開設經貿專業的主干課程,同時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的英語教學要求和英語本科專業基本相同,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專業的日語課程要求與日語本科專業相近。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專業的發展歷史也是截然不同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專業最初是在上外英語系設置國際貿易方向,隨后逐漸孵化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而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專業則是最初在上外日語專業開設國際貿易方向,隨后逐漸發展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專業。由此可見,了解同一所高校不同專業方向的差異對考生選擇專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考生進入大學后對專業方向的課程不感興趣,那么將使學習陷入被動之中,甚至影響將來職業發展的方向,最終帶來的遺憾可想而知。
以上從三個方面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了一些讀懂專業內涵的建議,希望為考生選擇專業帶來有用幫助。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