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如何寫出滿分作文?(2)

2016-05-30 13:10:42 來源:網絡

  2、贊同或批駁

  3、細致闡述,提出觀點

  ⑴一位哲人曾言:“只產生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認同這句話。

  英雄是高大的,堅硬的,就如廣口瓶中裝滿的石塊,他們是一個民族的脊梁。但一個民族決不僅僅需要脊梁,一個有骨有血有肉的民族才是真正偉大的民族。

  沙子填充石塊的縫隙,而水又注入沙子的空隙,三位一體才鑄就了一個堅固的實體。石塊、沙、水,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就是一個強大民族的比重。

  ⑵超人脫下袍子后也只是一個從馬背上摔下從而癱瘓的普通人,然而演員克里斯托弗·里夫懂得在消沉的黑夜中讓思維轉彎——“’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讓你停下,而是提醒你該轉彎了。”

  有些事單憑一腔熱血或一份執著是無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遠無法找出隱藏在童話背后的人類發展史。而當落滿塵埃的《格林史》變為五彩斑斕的《格林童話》,點綴了無數兒童繽紛的夢境時,我們應當想到,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⑶有一天,一位哲學家帶著一個“剛從果園摘下來的蘋果”給學生們上課,問他們是否能聞到蘋果的香味。所有的人都紛紛答道聞到了,只有一個人沉默了一會,道:“老師,我什么都沒聞到。”其他學生紛紛嗤之以鼻,但當哲學家讓大家傳看蘋果的時候,他們都羞紅了臉:原來這是一個蠟做的假蘋果!這個哲學家是蘇格拉底,而堅守真理的學生,是柏拉圖。

  蘇格拉底說:“不要相信所謂的經驗,只有懷疑開始的時候,哲學和思想才會產生。”

  誠如蘇格拉底所言,真正可貴的思想,必定屬于漫漫黑夜中獨自求索者。他們不理睬旁人的白眼,不畏懼無人的黑夜,因為他們明白,剛剛被發現的真理,世界進步的源泉,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⑷人常以“作繭自縛”諷刺固步自封,殊不知對有些人而言,作繭只為破繭,自縛只為掙脫,長久的黑暗與沉默只為化蝶而出的光明與絢爛。因此,很多時候,“作繭”是一種大智慧大謀略——作繭的人懂得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⑸總有人說:“爭是對自然運行方式的曲解,是對人自由本性的違背。”上網看看持有不同觀點的網友關于某熱點事件的爭論,或是看看一些專家在爭論學術問題時的話語,似乎真的該感慨此言不虛了——各色人等一言不合便滿口污言、臟話連篇實在令我們這個以“君子之國”自譽的泱泱大國難堪。

  可是,這是“爭”本身的錯嗎?還是說人們對“爭”的理解有問題呢?一談及“爭”,人們腦海中浮現的便是劍拔弩張、你死我亡,便是不擇手段、無恥下流……“爭”難道只意味著這些嗎?非也。在我看來,“爭”中可以有風度,“爭”中應該有原則,“爭”中亦可以有人情味。是為君子之爭。

  ⑹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我想,這便是對行動的最好詮釋。

  行,是通往理想的橋,是粉碎磨難的斧。我們的一切的思維火花,若是沒了“行”與“為”的幫助,也只能一閃而過,終成不了燎原之勢。

  ⑺西方一科學考察隊到了非洲,雇傭了當地人作向導,在連續幾天匆匆趕路之后,當地的向導無論如何不肯再邁步,問其原因,答曰:“我在等我的靈魂趕上來。”

  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的社會,這句話無疑為我們敲響了一聲警鐘。當我們如同被抽打的陀螺一般圍繞著什么瘋狂旋轉的時候,當我們像是被上了發條的木偶一般不息地追逐些什么的時候,我們又何曾放慢腳步,仔細地想想我們的所求究竟為何?

  周國平寫道:“人是一種過于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卻往往忘記了開花。”我想,且不論人這匆匆一世的所求是否就是結果,但至少能夠令人忘懷的終究還是那一樹繁花。

  (責任編輯:盧雁明)

 2/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分享“高考考生如何寫出滿分作文?”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