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肅高考政治自測題(三)
2016年高考即將來臨,育路高考網小編特為大家整理了甘肅2016年高考政治自測題,供各位高考考生參考學習。祝廣大考生在2016年高考考生旗開得勝,考入理想的學府:
一、選擇題
1.[2014·徐州期中]李克強說:“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不能什么事都跑到北京來批,批了也管不好。”說明( )
①實踐比認識更重要 ②要重視實踐的作用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C 題干引用李克強的話,意在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強調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故②④肢正確,C項當選;①肢觀點錯誤,實踐和認識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③肢觀點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2.洛克認為,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人的一切觀念和知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紙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最終都源于經驗。他的觀點否認了(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解析:A'解答本題要抓住關鍵信息“最終都源于經驗”,因此洛克的觀點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故A項符合題意。
3.漫畫《君子動口不動手》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C.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D.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解析:C 漫畫中主人公說的是一套、做的另是一套,認識上明白“浪費水真可恥……”,行動上對自來水的浪費卻無動于衷,C符合題意。A、B材料未體現,D錯誤,均不選。
4.[2014·哈師大附中期中]丹麥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有次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他把細心收集的碎片按大小分類稱出重量,結果發現: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即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重量的16倍……因此他發現了“碎花瓶理論”。這個理論給考古和天體的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 )
①思維能夠正確的認識存在 ②規律性的認識能促進實踐的發展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聯系具有客觀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A 雅各布·博爾發現不同的重量級之間存在著統一的倍數關系,這一發現對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產生了明顯效果,說明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正確;這一發現證明了人的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確;③④與題意不符。該題選C。
5.[2014·浙西聯考]上世紀70年代,美國科學家乘坐深海潛水器在海底發現了一個溫度高達350℃的熱泉口,泉口附近浮游著大得出奇的紅蛤、海蟹等生物。在沒有陽光、超過沸點、高壓的深海環境下還有生命,成為“無法解答的復雜謎題”。經過近20年的研究,科學家破譯了這種特殊生物的基因圖譜,確定自然界還有第三種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動證明了( )
①探測工具擴展了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的來源 ②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認識的深化發展 ③通過科技設備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是認識的基礎 ④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是推動人們探索和研究的動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題肢①說法錯誤,因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因此題肢③通過科技設備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是認識的基礎說法錯誤;美國科學家乘坐深海潛水器發現了一個溫度高達350℃的熱泉口,說明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認識的深化發展,故題肢②④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選C。
6.[2013·重慶九校聯盟期末]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韻律的復雜性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以及人類對地震成因和地震發生的規律還知之甚少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預測地震成為世界性的科學難題。這表明( )
①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認識包含謬誤的成分 ③人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具有反復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B 認識具有反復性。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人們要獲得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人們的認識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擴展、深化、向前推移。材料中預測地震成為世界性難題說明了該觀點,選B。①錯誤,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②錯誤,真理與謬誤是有嚴格界限的。
7.[2014·浙北聯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諧理念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尤其是“三大和諧”的理念,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歷史與未來的和諧”。這些理念反映了人類活動是 ( )
①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②以研究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和規律,形成正確價值觀為根本目的 ③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與社會、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④發揮人的本質能力,有意識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規律為人類謀福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題肢②說法錯誤,因為以研究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和規律,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故排除;題肢④有意識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規律說法錯誤,因為規律是客觀的,人們不能改造規律,故排除;題肢①③符合題意,表達正確。故答案選B。
8.中共“十八大”通過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建設等寫入黨章。這說明( )
A.真理具有反復性、上升性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真理和謬誤是相對的
D.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解析:D 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修改黨章,把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建設等寫入黨章,這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要不斷完善真理,D符合題意;A錯誤,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B不符合題意;C錯誤,真理和謬誤有嚴格的區別。故選D。
9.[2014·溫州八校聯考]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砷元素含有劇毒,會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然而科學家經過研究實驗,發現一種新的細菌,能夠利用劇毒的砷進行新陳代謝,并以砷作為構成生命的結構元素。科學家對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
①人們對砷元素的真理性認識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②科學家的研究實驗使矛盾的同一性轉化為斗爭性
③砷元素與不同生命體之間的對立統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④砷元素的結構在不同的生命環境中發生了相反的轉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認識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會隨著實踐的深入而深化。人們對砷元素的認識過程說明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同時一種新的細菌能以砷元素作為構成生命的結構元素,說明矛盾的對立統一具有各自的特點,所以①③正確。②④不合題意。
10.[2014·赤峰統考]“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③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有多種正確的認識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B 題中材料“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表明了在真理面前沒有權威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觀性。由此可見,②④兩項符合題意主旨,可以入選;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統一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故①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的正確認識只有一個即真理只有一個,故③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B項。
11.[2014·廣東普寧一中月考]上海科學家與國際同行合作,發現黑洞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來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積流在進入黑洞的勢力范圍后,在往黑洞下落的過程中損失掉了,這些損失的氣體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獲。但這一理論證明只有獲得觀測事實,才能給15年來爭議不斷的科學猜想畫上句號。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認識只有不斷超越歷史條件才能成為真理 ②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 ③對真理的追求只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C 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①說法錯誤;科學家對黑洞的認識經歷了曲折復雜的過程,對黑洞的認識有了全新的發現,說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②④正確;對真理的追求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不是循環往復的圓圈式運動,③錯誤。該題選C。
12.[2013·安慶市模擬]有學生運用物理學中左右手定則對氣旋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很快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這表明( )
①認識的發展受已有知識的影響 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與歸宿 ③真理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④認識事物要有創新思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運用物理學中左右手定則對氣旋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是運用已有知識,通過創新思維,推動認識的發展,①④正確;材料中對氣旋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仍然獲得的是認識,沒有用于實踐,②與題意不符;真理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③錯誤。該題選D。
13.漫畫說的是:美國詩人伊利亞·卡明斯基談到對中國古代詩人的了解時說:“西方對唐朝詩人是這樣認為的——李白就是寫月亮的,杜甫是寫大眾的,而王維是寫悲哀的。”中國與西方對同一詩人有不同的理解,反映了( )
①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真理性認識 ②認識的差異根本上來自于實踐的差異性 ③人們的實踐水平決定著人們的認識水平 ④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C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不同,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不同的認識。①錯誤,不選;②④符合題意,應選;③在材料中未體現;故答案選C。
14.[2013·福建四地七校模擬]有專家認為,能給病人服用價格低廉、無任何副作用的安慰劑而又能起到療效,自然是一樁美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安慰劑未必能起到真正又持久的療效,而真正意義上的治療卻被耽擱了。人類對“安慰劑效應”認識的轉變說明了( )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 ③認識具有相對性,認識總會隨著客觀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④真理具有差異性,人們對同一對象會存在多個真理性認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解答本題的關鍵詞是“人類對‘安慰劑效應’認識的轉變”,人們的認識“轉變”表明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故①②兩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③項中的“總”字說法過于絕對,故不能入選;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故④項的說法是錯誤的,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B項。
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我國35年的改革,推動著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深深融合。
材料一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材料二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1)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的知識,說明應如何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2)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的知識,說明深化改革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合理性。
解析:第(1)問,該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屬于難度很小的試題,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包括二個方面,一方面是實踐決定認識,要求我們重視實踐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我們發揮認識的作用,考生結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問,注意本題的知識范圍包括唯物論和認識論,解題時應從意識活動的特點、意識的能動作用、實踐的特點以及實踐決定認識等角度展開分析。
答案:(1)①實踐決定認識,要求我們重視實踐作用,摸著石頭過河,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在實踐基礎上謀劃頂層設計。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我們發揮認識作用,推進實踐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
(2)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通過頂層設計,宏觀思考、高瞻遠矚、整體謀劃,增強我們推進改革開放的自覺和自信。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不僅調節和控制人體生理活動,還能指導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頂層設計為摸著石頭過河提供政策引導和方案指導,為改革開放引領目標、統籌謀劃,凝聚力量。③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摸著石頭過河,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社會的活動。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為頂層設計提供材料和經驗,探求規律性作為改革的向導,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2016年甘肅高考政治自測題(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