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志愿填報:考生必須注意的問題(2)
以河北考生為例,考生可填報五個并列院校A、B、C、D、E,均作為一志愿。這樣為考生增加錄取機會,減少高校不同年份大、小年現象,同檔次院校錄取分數更加均衡;降低考生填報志愿風險,利于高校志愿平衡,減少高分考生落選,按照平行志愿錄取方式,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E幾個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高考志愿填報是否成功將直接影響考生的前程。考的好,還要報的好。考好是條件,報好是關鍵。
平行志愿的A、B 一般是用來填報那些你十分想去但又沒有多把握的學校,C、D為積極報取、比較有把握的學校,E一般為穩妥報取、一定能走的學校。平行志愿之間的排序非常重要,左為先右為后,而且要有梯度,這樣才會避免高分低錄的情況。
5、考生填報志愿時,應該注意高校的本身實力,不要只專注于繁華城市和個人嗜好地域的高校。
多年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高校錄取分數居高不下,致使很多的考生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甚至于落榜,失去了很多好的錄取機會。
要使自己填報的志愿準確率高,就要放寬眼界,各地都有“863”、“211”等部屬重點及特色鮮明的高校,把握機會,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找到符合個人興趣的高校和專業,同樣可以達到上重點、上好大學的目的。不見得只是去擠那幾個大的城市。
6、考生填報志愿時,應該著重注意所要學習的專業,不能只光看重學校。
有的考生報志愿只看學校、不注重專業,進校后一學習才知道自己所選的專業不滿意,但高校也有規定的限制,無法調換專業,是自己很苦惱。
因此,考生志愿選擇時,應該重視學校,更應該重視專業。因為專業是學什么,是將來個人職業的選擇,必須以“專業”為第一位。
7、考生填報志愿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分數“達線”的選擇。要明白,“達線”可不是錄取院校的最低分。
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全省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這種投檔比例就意味著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額。一般在省控線20分以內的“邊緣生”填報時要特別引起重視。
因此,應該注意:
① 靠邊緣分數的考生盡量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
② 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并盡可能服從調劑。
③ 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余量,以保證個人錄取。
8、考生填報志愿時,應該注意個人的切身體條件是否符合所選高校或專業的要求。
考生填報哪一所高校,就一定要認真了解該校的情況,《招生簡章》中的報考資格、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檢查個人是否符合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自己誤闖“紅燈”,即則錄取無望。
9、考生填報志愿時,應該注意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是否達到該專業錄取的特定要求。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并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報考港校,專業分要求更嚴格。如外語專業的考生,英語成績要達到100分;錄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求,語文成績達到90分;錄取到經濟類專業,數學成績至少要達到100分等。一般來說,文史類專業、外語類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醫學類專業、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外語、外貿專業,對外語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高校專業的分數要求,切不可馬虎。
10、考生填報志愿時,應該注意填報“提前批”和 “自主招生”的高校。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