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能力與興趣因素均需考慮
高考后,除了放松就是坐等分數揭曉嗎?錯!在公布分數線之前,考生要做的“功課”還真不少!
高考志愿指導專家、西安市遠東一中副校長劉鵬指出,每年有95%以上的學生盲目地選報專業,對專業并不了解,對自己適合做什么也沒底。
關于考后減壓放松,西安大唐補習學校心理督導室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重佐表示,可以考慮像溫泉、健身、郊游等舒緩的休閑方式。
填報志愿不妨試試“能力+喜好”模式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呢?李重佐表示,以往,很多人會說遵從個人興趣愛好來選報專業。但實際上,有些人雖然在某一方面有興趣但未必干得好,也就是說,能力與喜好之間不一定存在必然聯系,他建議以“能力+喜好”模式來選報專業。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你的能力不一定匹配你的愛好;你的能力不一定能支撐你實現理想,因為,人的能力存在天賦因素,而喜好、理想是你后天習得的目標。你所制定的目標需要你擁有足夠的相關能力去實現,你所具備的天賦能力與你的目標之間的匹配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目標實現的難易度。因此對于考生來說,首先弄清楚你在哪些方面有天賦,再去對照理想或目標,客觀評估你對人生規劃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難易度”,李重佐說道。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心理測試:霍蘭德職業能力傾向測試(也叫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國外在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必測的一個心理測試,能夠科學測評一個人的能力傾向與職業選擇之間的關系,網上可找到免費測試版本)。通過測評你的能力傾向,再結合你的興趣愛好,很快就能確定選報的專業方向。”李重佐進一步分析說,“選用‘能力+喜好’模式報志愿,大體上考生會遇到三種情況:一種是完全匹配型,即能力傾向與興趣愛好高度統一。如果是這種類型,那么在選擇高校時可以毫無顧慮;第二種是部分匹配型,也就是個人能力傾向與興趣愛好之間的統一度不高,那么對之前選擇的專業需要認真考慮下。再一種就是低匹配型,是指能力傾向與興趣愛好之間存在較大分歧。如果你是這一類型,就要慎重考慮志愿!你是否考慮先解決未來的就業生存問題,建議當物質基礎達到‘無后顧之憂’時再去追求夢想。”李重佐表示在這段時間內,考生根據估分搜集目標院校及專業。
對照一下看你的興趣屬于哪種類型
李重佐指出,“能力+喜好”模式偏重于現實主義,而傳統的志愿填報思路偏向于理想主義。
西安理工大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劉澤雙教授認為,霍蘭德職業能力傾向測試系統比較權威,通常有以下幾個測試結果:
1.你在某一興趣組的分數可能比其他興趣高得多。如果是這樣,這也許意味著你對于那一項興趣對應的工作非常有興趣。
2.如果你在許多興趣組上得高分就意味著你喜歡許多種工作和活動。這種結果意味著你可能是個精力充沛的人,對于許多事情都感興趣;便有可能存在著興趣過于分散的趨勢,這給職業選擇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3.如果你沒有哪一項的分數特別高,這說明你的興趣比較淡漠,你應該在得分較高的興趣組中做進一步的探究,以發展某一興趣,家長不要過分強求。4.更多的人會有2-3種分數都較高的興趣,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許多種職業同時具有幾種類型的特點,你可以尋找同時具有幾類特點的工作。
常犯錯誤把生活興趣和學科興趣混為一談
“沒出分之前要趕快做功課——了解自己、了解專業和學校”,劉鵬說,每年填報志愿的時候,家長、考生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生活興趣和學科興趣混為一談,往往是喜歡玩啥就報啥,他舉例說,有女生平時喜歡養寵物犬,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就填了獸醫之類的專業,殊不知,獸醫與從事寵物工作相去甚遠。
“有個女孩,家長認為孩子應該學金融,女孩說想學計算機專業,經過職業能力傾向測評,再結合面測,結論是她既不適合讀金融,也不適合讀計算機,因為女孩不善于與人打交道,數學學得好,且有繪畫功底,綜合考量,建筑學專業比較適合她。事實證明,女孩進入大學確實學得不錯”,劉鵬說,建議有條件的考生可以做個職業能力傾向測試,“比如你是研究型、技術型,還是社會型,或經營型,這樣就能對你的專業方向有大致的研判”。“還有的學生是哪一科學得好就報哪個專業,而不考慮將來的就業問題,比如有的學生生物學得好,就報了與生物工程相關的專業,但現狀是本科生物專業就業比較困難。”(記者 耿艷紅)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