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組詳解語文、數學命題思路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組詳解語文、數學命題思路
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考查成高考改革趨勢
7日,率先開考的語文數學試題成為熱議話題。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表示,今年高考命題的顯著特點是“穩中有變、穩中求新”。他同時透露:“未來高考將重點考查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語文:弘揚傳統,貼近現實
今年全國有18套高考語文試卷,其中,全國課標甲卷供內蒙古、寧夏等11個省區使用;全國課標乙卷供河北、河南、山西、陜西4省使用;另有一套全國大綱卷供尚未開展新課改的廣西使用;其余省份為自主命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語文命題組專家介紹,“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成為今年高考命題的重要原則,涌現出全國卷作文題“農民工看病”、閱讀題《愛國科學家鄧叔群》等傳遞正能量的試題。“語文學科的考試內容既繼承傳統,又立足現實。在命題過程中,多選取能體現核心價值理念的人物事跡、新聞事件和文學作品作為材料,積極正面地設計考查點,引導考生正確理解試題背后呈現出的積極價值取向。”
強烈的貼近性和創新性,也是今年高考語文試題試圖凸顯的重點。
“以往的語文考試主要配合中學的語文教學,試題相關內容圍繞著文學材料設計,與實際生活存在一定距離。今年考試內容主動貼近時代、社會現實和考生實際,提升對學生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方面的考查力度。”專家舉例說,全國卷閱讀題《古代食品安全監管述略》旨在通過梳理中國歷代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法律和管理經驗,引導考生關注當前社會熱點中的食品安全問題;而廣東卷閱讀題《鶴》、上海卷作文“自由與不自由”等試題內容范圍廣、設問角度活、答案不、評分多層次,為考生體現創新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間。
在試題設計上,記者也看到了不小的變化。如文言文閱讀增加文化素養題、名篇名句默寫更注重理解、圖文轉換題注重考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等。四川卷就出現了一道“為《漢字字形演變表》配寫說明性文字,介紹漢字字形演變特點”的讀圖題。“這道圖文轉換題既考查了對圖表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又傳達了中國優秀的漢字文化,展示出了語言、文化綜合型試題的設計模式。”該專家表示,未來高考語文命題還將堅持“融合傳統與現實、注重綜合與開放,體現對語文核心素養和基本能力考查”的原則。
數學:淡化計算,強調應用
“今后,靠題海戰術備戰數學高考是行不通的。”高考數學命題組專家表示,今年高考數學全國卷命題淡化了煩瑣運算,體現三個特點: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注重數學方法的運用,以及數學邏輯、方法和現實的結合。
“高考數學絕不是為大學數學系選拔學生。數學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要讓考生覺得數學有用,數學就在身邊。”專家表示,今年數學命題強調通過解決社會熱點問題,考查考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如全國卷以“空氣質量”這一社會熱點為背景命制,要求學生應用統計與概率方法對天氣進行預測,領會統計與概率的應用價值;江蘇卷第18題以古橋保護為背景,考查學生的建模能力。此外,還有試題涉及購買設備、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參加公益活動等。他同時透露,猜題押題的備考方式也將行不通,“強調應用能力,更注重基礎考查。以今年試題為例,選擇判斷題等基本涵蓋了課本70%~80%的知識點。”
考查方式不斷創新,以后的考生該如何備考?
“一是不再迷信題海戰術,回歸、重視課本知識;二是重視數學方法的學習。”專家提醒。
(責任編輯:張麗瑩)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