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培”“外培”成今年高招焦點
今年首次實行的“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成了北京高考生的大福利。通過這兩項計劃,報考部分北京市屬高校,將有機會到北大、清華等中央名校及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海外或境外高校訪學。在5月9日舉行的全市最大規模的高招咨詢會上,參與“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的市屬高校成了家長和考生圍攻的對象,兩項計劃如何報考、如何培養成了家長和考生關注的焦點。
□現場
多所市屬高校被家長“圍攻”
“報考北京建筑大學有機會到清華讀書,是真的嗎?”上午8點多,多位家長在北京建筑大學的咨詢臺前駐足,詢問“雙培計劃”的招生情況、如何報考以及錄取分數等。
5月9日上午,本市高考前最大規模的高招咨詢會在北京建筑大學大興校區舉行,包括清華、北航等53所本科高校現場答疑。截至中午12點,35000余名考生和家長到場咨詢。記者注意到,今年北京市教委首次推出的“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成了家長和考生關注的焦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與“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招生的市屬高校被集中安排在了一個區域,一字排開接受咨詢,每個展位前都是人山人海。好多家長都是分兵作戰,先拿資料再有針對性地咨詢。很多家長都非常認真,提前根據自己孩子的成績,將目標高校列在表格中,按照招生計劃、錄取平均分、提檔比例、特殊要求等一一咨詢。有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成績在一本線附近,這一政策確實是重大利好。
市屬高校“雙培計劃”項目,不乏和北大、清華合作的,這意味著考生如若進入相關項目,將可到北大、清華等部屬高校進行2至3年的中長期訪學。兩個計劃提供的專業也讓多名現場家長感覺很有吸引力。不少家長表示,對于本來成績只是剛過一本線的考生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福利”。“外培計劃”的實惠就更大了,前兩年在市屬高校學習,后兩年可到國外的合作院校學習,且是“公費”學習,北京市教委承擔國外學習學費。
不同區縣錄取分數差距很大
記者在咨詢會現場了解到,由于是第一年實行,感興趣的家長非常多,但也有家長對招生分數線不能預設、后續如何培養怎么安排等問題有所顧慮。一位海淀立新中學的家長稱,孩子想報考北京建筑大學的“雙培計劃”,但又擔心到了清華會被歧視,對孩子成長不利,因此認為“還要慎重考慮一下”。
“以前多少分能上?會不會分數很高?”家長們在現場提出疑問。各市屬高校招辦老師均表示,由于今年是首次啟動,尚無歷史數據,但可參考本校相關專業往年錄取分數,“雙培計劃”應不比這些專業錄取分數低,且一般必須在一本線以上。并且,由于各校的“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招生名額都是分配到區縣的,所以不同區縣的錄取分數線可能會差距很大。
“如果你在海淀,分數線可能會很高,但如果在門頭溝可能就會低。”面對“圍攻”咨詢的家長們,北京工業大學招辦負責人如是解釋。她說,不少家長詢問雙培和外培的分數線,“這是最頭疼的問題”,因為沒有到錄取之后誰也不知道。不過,也有工作人員提醒,“也有可能一個區的家長們擔心分數高,都沒有報,而你正好報了,恰好被錄取”。
有高校報“外培”需先過語言關
記者注意到,一些高校“外培計劃”項目要求學生入學一年后通過“語言關”,部分項目還劃定在校成績達標分數線。如北二外工作人員透露,外方合作高校要求學生進入項目第一年后,雅思和新托福成績要分別至少達到6.0和80分。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培計劃”,還對學生入學一年后的在校成績提出要求。
“有的學生就盯著出國,所以咨詢外培計劃的家長多些。”首經貿大學招辦老師介紹,北京市雖然將為外培計劃考生提供學費和機票,但考生家庭仍需負擔國外生活費,所以報考前還需考慮家庭經濟情況能否承受。
此外,多所市屬高校招辦老師表示,其“外培計劃”只能提供本校學位證、畢業證。不過北二外表示,可為部分外培項目達到要求的學生,提供中外雙方互認學分、學歷的學位證書。
□專家釋疑
大部分高校采取混合編班
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的接收高校當天也到場接受咨詢。不過,對于“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各校招辦負責人均表示,學校會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要求進行接收,但接收高校主要涉及的是培養環節,而不是招生環節,后續如何培養,是不是混合編班、如何管理都是教務部門安排的,所以一些具體的問題也回答不了。
記者隨后采訪發現,雙培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后,不同院校的培養方式不同。有的學校單獨編班培養,多數院校均和本校統招生一樣混合編班進行培養,不作區分。比如,北方工業大學招辦主任王宏波表示,部分專業的雙培計劃招生比較多,達到30人以上,對這些專業的學生實行單獨編班培養。對于招生人數少的專業,可能實行混合編班培養。但不管是哪種方案,學校都將給這些學生單獨配班導師。在學生到中央部屬高校就讀的3年中,班導師也將跟隨他們到相應高校協助生活、學習。
不過,現場各校招辦老師也透露,大部分高校還是會采取混合編班的培養方式,“因為單獨編班在師資上可能會吃緊”。比如北京信息科大招辦老師介紹,“雙培計劃”是按照“3+1”模式培養。學生入校的前3年被送到清華、北航、北理工、北郵、北京交大、北科大等6所對接中央部屬高校學習,大四時回到本校就讀。每名學生入學后,在本校都有班號和學號;在外校學習期間有專門的班主任,在評優、獎學金、公費醫療等方面都與校內學生保持一致。外培計劃學生按照“1+2+1”模式,大一在學校統一編班,加強外語和基礎課程的學習,大二、大三到各自對接的美國奧克蘭大學、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就讀,大四回本校完成學業。
□政策解讀
惠及16區縣北京考生可報考
2015年,北京市教委正式啟動“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即“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兩項計劃均嵌入高考體系,其中,“雙培計劃”約2000名,“外培計劃”約300名,惠及16個區縣的考生。
其中,“雙培計劃”招生是指由北京市屬高校與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養優秀學生的一項舉措,北京市屬高校每年將按照“3+1”、“1+2+1”等培養機制,輸送2000多名市屬高校優秀學生到20多所在京中央高校進行為期2-3年的中長期訪學。“外培計劃”招生市屬高校每年輸送部分學生到海外境外開展為期2年左右的訪學。“雙培計劃”選擇的專業,都是北京市緊缺的專業,文理科專業都有,包括藝術類。只要有在京報考資格的考生都可以填報。
據記者統計,目前參加雙培計劃的市屬院校共有17所,接收雙培計劃的在京中央院校共23所,招生專業共122個;參加外培計劃的市屬院校12所,海外境外院校28所,招生專業共54個。
分配到各區縣不設征集志愿
北京教育考試院透露,“雙培計劃”的中長期訪學項目和“外培計劃”的大部分名額,都將列入市屬高校高考招生計劃,面向北京生源,分配到各區縣,并適度向遠郊區縣傾斜。其他部分將采取在校內學生中遴選的方式。
多名市屬高校現場人員告知家長,今年開始啟動的“雙培計劃”和“外培計劃”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時,將面向北京生源,把招生計劃“定向分配”到各區縣,在各區縣內按分數高低排隊錄取。不過記者了解到,市教委仍未將具體計劃下發給有關高校。
“雙培計劃”、“外培計劃”的志愿填報時間為6月25日8時至29日20時,兩項計劃均設置兩個順序志愿,每個志愿可以填報1所高校,每所高校可以填報6個專業,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須注明是否服從院校內專業調劑。“雙培計劃”、“外培計劃”不設置征集志愿,原則上在提前批次B段錄取。
(責任編輯:張麗瑩)
分享““雙培”“外培”成今年高招焦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