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歷史備考:主觀題統計分析
2015高考歷史備考:主觀題統計分析
一:涉及到的考點
1. 古代歷史:2014年40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2013年40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的經濟、2013年41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的制度
2.近代歷史:2014年41題考查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2013年40題考查了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2年40題考查了工業革命,41題考查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3.現代歷史:2014年40題考查了世界近現代科學技術
以上考點的真題匯編公開分享給大家,點擊“真題分享”選擇“高中歷史”進入后,可以選擇以上考點的真題提交發送文檔!!掃文檔中題目二維碼可以添加題目至“我的題集”管理題集。
二:全國I卷高考歷史主觀題的變化
1. 2012和2013年的40題均或明或暗的關注了熱點問題,而14年的40題與熱點問題關系不大。
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號燈的變遷與工業革命及科技的進步,實際上關注的是中國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 年考查的是對海洋的利用問題,實際上關注的是2012到2013年中國周邊的海洋局勢和海洋安全問題,中日關于釣魚島問題的矛盾及菲律賓侵占我國南海的島嶼導致了我國海疆局勢的空前緊張,從而使我國的海洋主權和海洋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而今年的40題考查的是17世紀東方傳統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較,這與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熱點可以說關系不密切。
2. 全國I卷歷史41題,2012年出的是小論文型題目,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在2013年的高考變成了信息說明題(稱為“比較說明題”),即給出了兩幅地圖,讓學生根據地圖提取兩項有關漢唐間歷史變遷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2014年在承接2013年變化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變化和創新,變成了“修改說明題”,該題給出了1960年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抗日戰爭”內容的目錄摘編,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該目錄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這是今年試題的一大創新和亮點,該題在選材上別具匠心,既突出了時政,又突出了歷史的教育功能。
三:備考建議
對于主觀題的訓練要注意選材的多樣性,選取的材料既要有文字標題解析題,還要有表格數字資料、文物遺跡資料、地圖人物資料等。這有利于訓練從不同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另外就是要關注熱點問題,如十八大的召開、民生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烏克蘭問題、中東的政局問題、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賽等。
距離高考只有30多天的時間了,充分的利用好這段時間實現提升也是有可能的,最后祝所有考生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取得滿意成績!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5高考歷史備考:主觀題統計分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