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獲獎者等6項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取消
加分受限、縮減分值、杜絕“掐尖”、禁止聯考……針對近年來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制度痼疾,17日,教育部等部門出臺相關文件,再出四大“狠招”,以進一步規范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工作,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助力教育的清廉和公平。
擠掉“水分”——加分項目和分值做“減法”,鼓勵特長做“加法”
此次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明確,2015年1月1日起,奧賽獲獎者等6項全國性加分項目取消,地方性加分項目在大幅“遭砍”。同時,意見還要求保留加分項目要規定合理分值。
這一招針對的是日益混亂的特長生評價體系和層出不窮的各類“競賽”。2014年遼寧270名體優生因查處放棄加分資格,哈爾濱一中學有800名考生獲加分,河南漯河高級中學74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占全省總數十分之一……業內人士認為,“特長生”“競賽獲獎”已異化為加分“工具”。
獲悉此次新規,一些學生家長感到“松了一口氣”。上海一位高一學生家長程紓表示,為了藝術特長加分,女兒四年級起開始學大提琴,現在加分取消,家長、孩子終于“解脫”了。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為了繼續鼓勵中學生興趣特長發展,鼓勵具有體育、藝術特長的學生報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高校藝術團,或報考相關體育、藝術專業,相關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可作為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有限給予初審通過的條件。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普招處處長吳遲遲認為,此次改革在加分項目和分值方面做的是“減法”,但在鼓勵學生特長發展方面做“加法”。
專家表示,高考加分政策“光做減法還不夠”,還需整頓加分流程、清除各環節徇私舞弊的可能,確保高考起點公平落在實處。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