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生成績不穩定的因素(2)
三、考生和家長應該怎樣面對成績不穩定的現象?
既然說多數考生都會遇到這個情況,那么現實中既然是備考,應該允許考生成績出現波動的現場,從備考角度上看利大于弊。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
家長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除了成績之外,學生在備考中學會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不可能每個學生高三這一年成績都穩定在前幾名,也不可能每一個學生成績不斷的提升。因為每個人的潛力、現實、目標院校都不一樣,如果考生能如愿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那么對于高考來說是相對成功的。因此,家長面對孩子成績不穩定的現象時,可以這樣去做:
1.對成績不穩定這個問題的看法做出相應的改變,通過上面的一些列的分析,家長應該從多個角度了解一些導致考生成績不穩定的因素。
2.對于成績一直優秀的考生來說,偶爾一次考不好,家長應該多鼓勵,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能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好。對于成績上下浮動很大的孩子來講,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歸納一下考試中的得失,屬于自己優勢的地方應該保留下去,屬于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時發現,及時應對。
3.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分析問題,不能一味的抱怨甚至責備。并非所有的考生成績下滑就是基礎不好,或者說是不努力造成的。應該全面分析一下原因出在哪里,然后針對情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從考生的角度上來看:
1.排名僅僅是參考,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一些考生看到自己某次考試沒有考好,情緒低落,甚至失去信心,考生應該相信自己,因為高考題型是有限的,知識點也是有限的,同時還有時間去調整。
2.學會總結考試中暴露的問題,在前一篇文章中我給考生們這樣的建議:
這個道理每次考試前后提及到,可是現實中多數學生拿到成績后的表現可看不出是自我完善之后的那種靜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學習。而是一種焦慮、急躁、甚至對自己失望。當然這樣的“靠后綜合癥”僅僅持續了幾天時間,他們又被卷入都茫茫的備考大軍中去了,依然沒有效率,甚至盲目的復習,隨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這樣一來,一直到高考,都是這樣循環著—學習—緊張—考試—失落—學習—緊張—考試—失落、、、、、、失落。雖然現在高校招生錄取率相對比較高,但是想去好學校,好專業難度還是很大,因此說高考之后,絕大多數人對自己成績還是有失落感。那么我們回過頭來,是不是我們不能做得更好,當然不是。因為每一次考試都給我們提供了一次機遇,如果說僅僅為了考試而考試,有可能失去了機遇。
1.建立高考備考日志
一份完整的《備考日志》做好包含以下內容:
(1)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你的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有的學生越到臨近考試,越緊張,甚至在考上外還加班加點的看書,打算考試的時候能對到一些題目,心理不斷的暗示自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其實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對自己丟失信心。有的考生考試之前盲目的士氣高漲,覺得:”反正考試還沒有考,什么都可以發生,我這次考試肯定能打翻身仗。“結果很多人事與愿違。還有的指望通過這次證明自己,也有人覺得這次沒有復習好,考試肯定完了,考試之后再好好努力吧、、、、、、那么你是哪樣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那么就在考試之后把它寫下來吧,把幾次考試的日志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你會收獲得更多。
(2)考試時,你對各科試卷的感覺如何?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優勢的學科,特別時自己最拿手的一科,有時候卻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那么考試時對試卷的認知最為重要,是不是你考試中對某科,某個題目意識決定了你考試中出現的一些不足?所以說不管你每科成績怎樣,你在考試中肯定對每科都有不同的認識,那么在考試之后就應該把這些認識記錄下來,看看在接下來的復習中,你能發現些什么?
(3)考試結束后,你感覺如何?
考試結束之后,學校一般都會放兩天假,那么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你是否忘記了考試?如果沒有忘記,那么你最擔心的是什么?為什么會擔心?如果你能忘記考試給你帶來的不快樂,是哪些方面給你的力量?不管你是否忘記這次考試,你肯定屬于自己的感覺,下一次考試還會如期的到來,為了有更多的收獲,你也應該把考試結束后的感覺寫下來。有人心里沒有底氣,有人怕第一時間見到分數,也有人盼望著早點知道成績,更有人對成績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數時,你的感覺如何?
拿到各科成績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覺肯定不一樣,考好的人往往春風得意,一切在眼里都是美好的,考不好的人對自己灰心失意,不知怎么面對才好。都說分數是命根子,在現實中往往有一些人拿到分數的時候,對自己不滿意,發誓學習,結果沒有堅持幾天,就忘記了這事情,下次考試一樣如此,結果高考敗得很慘。你是否有一種”在成功的喜悅中歡天喜地,不在失敗的苦痛中呼天搶地“然后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最后做一個真實、最好的自己,那么也就擁有自己了。因此說,拿到分數之后,你應該記錄下你的感覺。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5年高考生成績不穩定的因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