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初入高三莫擔憂 學姐出招來幫忙
高三是一個非比尋常的年級,十二年寒窗苦讀,終于要畫上了句號。那么初入高三時,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問題,學生們應該怎么應對呢?
1.調整期望值,適當減壓。
做任何事情,有適度的壓力是好事。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有助于挖掘個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壓力太小,則動力不足;但壓力過大,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則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影響。因此要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要知道自己周圍的同學在學習方面能“如魚得水”的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同學在學習上還是會碰碰磕磕,也常常會產生技不如人之感。因此,你要有平和的心態。有了心態方面的準備,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目標。你可以根據平時的檢測情況,衡量一下自己目前的情況與高考中考的差距,如自己在班級或年級所占的位置或自己某些知識點薄弱,從而決定你在考前黃金時間復習的側重點、方法等,然后制定出達到目標的詳細計劃,如分幾個階段來實現、怎樣實現、應注意哪些問題等。在學習過程中一定不能有一刻迷失目標,絕不能因一時的挫折而心煩、焦慮、急燥產生過大的壓力,也不能因為復習內容的增加、難度的加大而放棄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標。
2.強化成功體驗,增強自信。
高三學生復習備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消除苦悶、自卑的心理,增強自信心,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去做:
(1)找老師或要好的同學,請他們幫助分析一下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狀況,記住他們對自己肯定和鼓勵的話,要把它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即使學習基礎較差,接連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應自卑,而應趕快找原因,改變方法,調整期望值。
(2)要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復習后,可以回想自己一天的收獲,對自己一點一滴的收獲進行自我肯定。考試之前,要多想有把握考好的條件,讓好的成功的情景浮現在自己的腦海中,堅信自己平時學得扎實,復習方法對頭,一定能考好。通過回想自己過去學習、考試中的成功情景,進行意識強化,并追溯這些成功的前提和原因,以供現在復習活動所借鑒。積極的暗示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正強化的結果。
(3)要善于發現自己微小的進步,如這次考試成績比上次考試多了幾分、某個問題因為仔細審題做對了而多得了幾分等,用不斷取得的小成績來激勵自己,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是肯定,以增強學習信心。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你無論是在心理,還是在生理方面都會看到變化。堅持下去,經常保持旺盛的斗志,將使自己充滿信心,不懼怕任何困難,高考時,你必然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3.學生之間相互鼓勵。
處在高考期間的學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齡人在一起時,哪怕是發發牢騷,也會在心理上獲得一個緩沖的機會。這是人的正常需要,對考試也是有好處的。人在最艱難困苦的時候,如果有人不斷地給予自己肯定和鼓勵,將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句關心、鼓勵的話,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擬考試之后,可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個人必須為組內其他成員寫一段鼓勵的話語。
4.師生之間結對交流。
在幾年的學生生涯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師。如果發動這些老師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效果將非常理想。采取師生結對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與自己信任的老師結對,經常進行思想交流,在老師的指引下,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調整復習備考狀態,讓自己始終處于最佳的競技狀態之中。
5.老師、家長、學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學上講的“考試焦慮”在有些家長身上體現得比學生還明顯,他們有的變得比平時更嚴厲,有的變得比平時更親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寢,而家長的“不安”,最終會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決“不安”的辦法首先是家長充分相信孩子,接納孩子;其次是家長要接受現實,孩子們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更不能認為考不上大學和好高中就沒有出息,即使考不上,自己所學知識將來肯定會有用武之地。同時,班主任要與家長一起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幫助他們轉變觀念和掌握一些輔導的技巧。家長、學生和教師只有對高考有個共同的正確認識,才能使學生少一些心理負擔,多幾分輕松和自信。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5高考:初入高三莫擔憂 學姐出招來幫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