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高考文綜-政治真題評析
評析1:政治學科組
1.試題難度適中,保持穩定。試卷形式、結構與2013年基本相近,不刻意求新,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連續性。主觀題未出辨析題,設問小切口,知識要求明確,基本與去年一致。難度控制上,在力求保持一定區分度的基礎上,試卷整體難度與去年大體相當,體現面向中學教學實際、面向大多數考生升學要求的精神。
2.命題依法合規,體現嚴肅性。2014年試題命題嚴格遵循《考試說明》,考查知識均屬《考試說明》的規定內容,以《考試說明》規定的學科考核目標的四種能力為據,充分體現了《考試說明》的根本性、嚴肅性。同時,考慮中學教學實際,命題以《學科指導意見》作為參考,對于明確不作要求的內容基本予以回避。
3.新課程理念導向明確,堅持科學性、思想性、教育性相統一。試題著眼于基礎知識尤其是主干知識的考查。試卷所涉及的價格與價值規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宏觀調控手段、意識的作用、公民政治參與的基本原則、政府的職責、對立統一、量質互變、實踐與認識等不僅是支撐學科模塊的基礎知識,更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學科主干知識。試題堅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對考生能力的考查。《考試說明》規定的學科考核目標基本能力的要求在試卷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試題均要求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鑒別問題,調動與運用知識去辨別、比較、描述、解釋、論證與闡述問題。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是否真懂活用,主觀題讓學生有話說,但要說好需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具備相應的能力儲備以及一定的文字表達水準。試題傳遞正確價值觀,引導學生提高政治素養,積極參與國家與社會建設,認清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本質與局限性,情感價值觀導向明確,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4.緊扣時代發展脈搏,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試題直面社會熱點,背景材料中融入比較多的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等生活內容,如政府職能轉變、古村落保護、烏克蘭政治風云等。試題特別關注了我省經濟文化發展中五水共治等重大議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引導考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實和生活實際,引導思想政治教學繼續貫徹新課改的基本理念,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評析2:
嘉興高級中學 特級教師潘新華
嚴州中學 特級教師陳志紅
今年高考浙江政治卷在試題風格、試卷結構、試題難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對平穩,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直面社會熱點,凸顯學科特色
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是今年試題的一大亮點。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都以社會熱點為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時事,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時代感,體現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科特點。
二、突出地域特色,關注社會發展
突出地域特色,關注社會發展,是今年試題的又一大亮點。今年試題特別關注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五水共治等重大議題。這類試題既體現了我省作為高考自主命題省份的特點,又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反映了考查內容的時效性和時代感,有利于引導考生關注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增強考生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三、立足課程改革,彰顯課改導向
試題體現了課改導向。首先,重視基礎,突出主干。試題所考查的知識,基本上是《考試說明》和《學科指導意見》規定的主干知識或基礎知識。如,公司的經營與發展、宏觀調控手段、意識的作用、公民政治參與的基本原則等。其次,重在思維,關注能力。所有試題都有意識地將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對教材知識的應用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解決來盤活教材知識,命題重在檢測考生的思維和能力。如第40題與第41題。再次,滲透必修與選修有效對接理念,重視正確價值引導。第40(3)問“面對浙江經濟和治水現狀”的設問形式,啟示我們必須深化課程改革,引領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真正推進素質教育。
四、題型穩定,難度總體適中
所考題型和結構與2013年相比,基本不變,選項編制以“四選二”為主(占75%,比2013年多4題);模塊的分布,仍然是《政治生活》與《文化生活》各1題、《經濟生活》《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各3題、《生活與哲學》4題。選擇題難度基本穩定,但哲學題的難度有所下降,國家與國際組織題的難度略有提高。與2013年相比,非選擇題的命制,沒有出現“評析題”,保留“經濟信息”1小題,每個必修模塊各1小題。哲學題與文化題的難度有所降低。
(責任編輯:孫晉云)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2014年浙江高考文綜-政治真題評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