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制度改革 更顯人性化(2)
異地高考開閘彰顯制度改革人性化
今年18歲的四川籍高三學生小李,從初中起就跟隨務工的父母到海南一起生活,并在海口求學,轉眼即將迎來高考。“按照以往的政策,外省籍考生要回戶籍地參加高考。幸運的是,2014年海南高考制度改革,開放異地高考報名條件,我可以直接在海南參加高考。”小李興奮地說,之前海南2014年高考報名政策未發布的時候,心里忐忑不安,按照海南以往的慣例,外省籍考生要回原籍參加考試。去年有一個親戚的孩子也是在海南讀高三,因為要回戶籍地高考,在海南、四川兩地來回奔波,折騰費事不說,兩地教學的差異對高考發揮影響很大。
2014年,我省對三類符合條件的外省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開放了高考報名政策,分別是6年學籍、6年居住、6年社保,不限報;3年學籍、3年居住、3年社保,限報本科第三批及高職專科學校;有就讀經歷、有合法穩定住所、有合法穩定職業,可報考本省高職專科學校。其中,最后一條“3個有”的規定門檻較低,可以使絕大多數外省籍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能夠在我省取得參加高考的資格,并且可以在我省就讀高職高專學校。 異地高考的開閘,不僅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權利,還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探索“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終身”
“海南高考制度改革,減少高考考試科目,試行將英語從高考統考科目中分離,實行‘一年多考’,對于高考生來說無疑是件好事。”家長陳女士認為,減少高考考試科目、實行“一年多考”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
“現在的高考制度造成中小學嚴重的應試教育,在人才選拔中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也十分明顯,學生學習成敗集中在一次考試上,高考容易造成考生很大的心理負擔,加上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種種壓力和期盼,巨大的壓力更是讓學生不堪重負。學校本來是孩子們快樂學習和成長的地方,但是‘一考定終身’狹隘的應試教育只會讓學生讀死書、死讀書,將孩子們的創造性、興趣愛好都扼殺了。”家長于女士說道。
“一考定終身有很多偶然性,并不能客觀的反映學生真實的知識水平。”在海南華僑中學高二(中美班)學生王子璇看來,一年多考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是一種更為公平合理的考試制度。她認為國外大學錄取的方式更加靈活,有值得借鑒的地方。譬如,相對于國內三天漫長的高考,托福和SAT的考試時間較短,涉及的科目少,并且一年有多次考試,考生什么時候想考就什么時候申請考試,若覺得考不好還可以重考,然后拿著自己覺得理想的成績和推薦信向國外大學申請。另外,國外的大學會比較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等。 從異地高考開閘,到結合實際逐步推行減少高考考試科目、文理不分科的改革,再到探索“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終身”……由此可見,2014年海南高考改革將書寫出不平凡篇章。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海南高考制度改革 更顯人性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