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廣東高考志愿填報的科學方法
今年,廣東省考生填報志愿時間仍安排在高考成績及各批次錄取分線公布之后,且在本科層次實行平行志愿。那么,知道成績后填報志愿和實行平行志愿能使填報志愿更加準確嗎?答案是“不一定”。不論是考前填報志愿還是知道成績后填報志愿,是以“分數優先”投檔,還是以“志愿優先”投檔,考生都同樣要面對一個難題,即不知道全省其他考生怎么填,填報哪個學校。而對一個學校來說,填報志愿考生人數及成績情況,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投檔線和錄取最低分數線。報考的考生成績人數集中,則高校的投檔線、錄取分數就較高,是為“熱門”學校,反之,則較低,是為“冷門”學校。因此,認為知道成績后填報志愿和實行平行志愿一定能降低風險,確保錄取,是片面的。知道分數后填報志愿和實行平行志愿,同樣要科學、合理。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但并不是說平行志愿這種模式沒有風險。平行志愿仍有風險,考生和家長應該對平行志愿的風險有正確的認識,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優勢,有效規避平行志愿的風險。志愿填報得恰當、科學,就能增加錄取的機會,否則,就失去了應有的錄取機遇。為了減少填報志愿的失誤,應注意填報志愿的科學方法和具體要求。
(一)拓寬志愿范圍,增加錄取保險系數
為了增加被錄取機會,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注意“冷熱”結合,注意外省與本省院校結合,正確對待專業服從志愿。具體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1.正確處理報考“冷門”與“熱門”院校及專業的關系。現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開設了近2000個專業,這些專業都是根據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而開設的。從國家建設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專業都是“熱門”,無論讀哪個專業,將來從事哪項工作,都能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都是光榮的。但是,一些考生和家長,往往把某些院校和專業人為地視為“熱門”,而把另外一些院校和專業視為“冷門”,以致出現某些院校和專業選報的人數很多,有些院校和專業選報的人數很少。這種失調狀況對人才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對考生的錄取也是有影響的。所謂“熱門”和“冷門”是相對的。現在的“熱門”也可能是將來的“冷門”;現在的“冷門”,若干年后也可能變為“熱門”。如前幾年生物學、藥學等專業不被人們所了解,報這些專業的考生很少,而近年來這些專業卻成了“熱門”,而會計、金融、國際貿易、企業管理等專業前幾年十分“熱門”,現在由于畢業后就業比較困難,也開始逐漸變“冷”。所以,在選擇志愿時,既要填報“熱門”院校、專業,也要填報“冷門”院校、專業。這樣填報,可以適應多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提高被錄取的機會。廣東省在文科類、理工類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含A類、B類)院校實行平行志愿模式后,高校進檔考生的高考成績差距大大地縮小了,這樣,有的專業,特別熱門專業和優勢專業,就可能出現“擁堵”。因此,平行志愿模式要求考生更加重視專業的冷熱搭配和“服從專業調劑”,在專業的選擇上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考生服從調劑專業志愿,則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而那些不愿意調劑專業志愿的學生,則被退檔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考生填報志愿時,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層次和專業報考熱度,既要有成績可以達到的最高水平的院校和最合適的專業,也要有自己成績能夠達到并保證錄取的院校和專業,做到報考“熱門”和“冷門”院校及專業相結合。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