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77年鄧小平恢復高考:國家命運的轉變

2013-03-22 08:36:34 來源:老人報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閘門終于再次開啟,570萬名考生如過江之鯽般涌向考場。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30余年來,這一“國考”深刻影響了3000多萬人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廣東省委委員、常委、書記胡春華等這些“七七級大學生”(包括七八、七九級)已成為國家中流砥柱。這年的高考,也已成為一個國家的時代拐點。

  中斷高考

  “從某些方面看,1977甚至可以用國歌里的一句話來形容:‘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說。他認為,1977年恢復高考,不僅僅是糾正了十年文革的錯誤,更轉變了自1966年停止高考以來,中國人才一片空白的局面。 

  1966年4月6日~14日,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召開,座談會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取消考試。為什么要取消呢?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說:“鑒于目前大專學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興起,要把這一運動搞深搞透,沒有一定的時間是不行的。”而且,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沒有跳出資產階級考試制度的框框”,因此,必須廢止高考,將大學職能轉變為“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從1966年6月開始,高等教育部連續發通知,暫停研究生招生工作和選拔派遣留學生工作。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辦法”: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區辦理。高等學校取消考試,采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

  從此,“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這十六字方針就成了中國大學的錄取方法。但當時文革興起,各地方政府職能陷于癱瘓,地方招生并未能按時開展,在1966~1971年間,中國大部分地區高校未能招生,空白了至少3年。1972年,大部分高等學校才陸續恢復“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招生,這也是“工農兵學員”登上舞臺的日子。

  “工農兵”被推薦到大學,主要目的并不是學習,而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簡稱“上、管、改”。這種本末倒置的指導思想,使大學教育走上了嚴重的形式化和政治化的道路。

    推薦閱讀:

    2013年高校招生最新動態            各高校航空專業招生簡章

    中國藝考培訓權威機構——藍朗藝術學院

    北京東方大學陽光助學 酒店管理專業-零學費入學

    北京北大資源研修學院半工半讀勵志班 限招200人

    報名咨詢熱線:010-51291357     010-51291557

  (責任編輯:盧雁明)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分享“揭秘1977年鄧小平恢復高考:國家命運的轉變”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精品日韩综合 | 亚洲天堂女人一区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日本免费在线看AⅤ视频 | 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不卡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