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考生上大學機會為80%需防高考移民
“異地高考”問題一直是社會熱點,也是今年“兩會”期間眾多人大代表持續熱議的話題。誠然,此舉的推行將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讓廣大隨遷子女受益,但由于地區差異的存在,也將引發招生指標如何分配,本地生源多了“競爭者”、“高考移民”等新的問題。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李楨針對吉林省的“異地高考”相關問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我省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防治“高考移民”。
吉林>>
“異地高考”方案已實施
2012年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四部委《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對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異地高考問題作出規定,明確要求各地年底前出臺異地高考具體政策。
據介紹,目前,各地相繼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中,有20個省在2013年就將有條件放開“異地高考”,其中有的省份實現了隨遷子女滿足條件后與當地考生同等報考錄取條件。而有的省份則還只能針對高職(天津、廣東和新疆),或省屬高校(云南的部分非滇籍隨遷子女考生),不能填報高水平大學。貴州、福建、上海、四川、寧夏、陜西(高職)、山東和海南則要等到2014年才有條件放開“異地高考”。
對于吉林省而言,凡進城務工人員在我省有合法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并參加社會保險3年以上,其隨遷子女在我省普通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歷,可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不受戶籍限制,與我省考生享受同等錄取政策。《方案》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
欣喜>>
外來務工家長松口氣
1989年從安徽老家來到長春的林文海,兩個孩子都在安徽出生。老大小晴如今已是長春市一所高中高二的學生,成績在年級里能排到前十,上所重點大學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可以說十拿九穩。
“兩個孩子除了沒有長春戶口,其余的都和本地孩子是一樣的。” 林文海告訴記者,兩個孩子都在長春上學,小女兒今年也要初中畢業,一家四口在長春生活打拼,連過年都很少回老家。
本來還為孩子到底在哪里高考的事發愁,異地高考的政策卻給了林文海全家人一個解脫。林文海說,如果不是知道吉林省也實行了異地高考政策,他就打算回老家借幾萬元錢在長春買一套房子,以便落戶,然后讓孩子在這里高考。“兩個孩子肯定要在長春考,一直在這里上學,回去考也不適應。現在好了,買房計劃我可以不急了。”林文海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外省的父母都準備讓孩子在長春參加高考,他們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孩子已經適應了這里的環境,再加上回去考教材不一樣,即使戶籍所在省高考錄取率比福建更高,他們也不會考慮回戶籍省參加高考。
疑問>>
有多少外籍學生“搶名額”
異地高考政策的出臺,讓外來工家長松口氣。但對于本地學生最擔憂的則是他們將增加多少“競爭者”。
“高考一分之差就有可能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長春市高一學生王丹擔心,異地高考就意味著增加了不少競爭者,將會減弱本地考生的優勢。”當然,也有的本地學生淡然對待,長春市第八中學高二學生鄭如倩認為,外來務工人員為城市建設貢獻很大,他們的子女也應該享有在這里高考的權利。
據介紹,目前,在我省就讀的高二外省籍學生,將于明年在我省參加高考,也就是說,他們就將成為首批享受新政的隨遷子女。那么,這些學生到底有多少人呢?
采訪中,據李楨介紹,從相關渠道掌握到的數據表明,我省外來務工人員不是特別多,也就是說外籍學生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與河南、山東等人口大省比,如果他們有八九成在長春參加高考,對本地生源來說,并不會增加了直接的競爭者。
建議>>
“異地高考”不能一刀切
“關于異地高考的矛盾,主要還是在京、津、滬、廣地區,這幾個城市都是教育資源比較集中、外來人口較多的城市。”談到異地高考,李楨說,對于吉林省來說,目前高校的錄取比例已經很高了,而且我省的流動人口量不是很大,所以吉林省異地高考不是特別有壓力。
李楨說,針對異地高考主要體現在教育均等化上,讓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機會,但這個機會不是隨便給的,實現教育均等化需要一個過程,要先解決基礎的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在起點的教育公平上要做好,然后高中、大學,需要一步步的進行,不能一刀切,也就是說異地高考要考慮地區供需矛盾,制定適合本地區的高考政策。
“目前來看,一些人口大省實行起來較麻煩,這也就表明,異地高考政策馬上放開也不適合。”李楨說。
要考慮教育均等化
“政策出臺既要考慮教育均等化的實現,又要考慮均等化實現的過程,當然我們追求的結果就是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無論是在當地考還是去北京考,最終結果一致,這就是大家都希望的。”李楨說,也有學者提出其他解決思路,把高考拿到社會,讓其與教育脫鉤,這就不存在哪個教育資源好,哪個不好。
李楨說,因為這樣高考就變成了獨立的考試體系,像美國的SAT組織第三方來組織考試,每個月都有考試,隨時參加。對學校教育來講,可以讓學生擺脫分數的制約,化解異地高考等政策的制約,這樣能保障教育體系內對學生全身心的培養。
嚴防“高考移民”
“吉林省目前異地高考的壓力不是很大,跟京津滬不一樣,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高考移民現象的發生。”李楨說,根據她的調研,像河南、山東等人口大省生均考學機會能占到45%,我省生均考上大學的機會則能達到80%,這也就表明我省比河南、山東等人口大省的機會多很多。
“現在卻有一些考生通過高考移民,把學籍放到我省,但是人在其他省份讀書,然后回到我省高考,這期間在我省的學籍為空學籍。”李楨說,這將擠占我省學生均等受教育的機會,所以,無論是站在學校、家長還是考生的角度來講,都要維護考生的合法權利。所以她建議,政策出臺同時,一定要加大監管力度,設立監管機制,防治“高考移民”。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