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家指導:考后報志愿 考前做準備
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區)都實行了考后填志愿的錄取政策,知分填志愿以后,很多家長考生因此忽略了志愿填報的準備工作,以為分數出來以后,按“分”索驥,就能像查字典一樣對應大學和專業,殊不知,知分填志愿,也一樣“暗藏兇險”,不少沒有準備的考生和家長,面對浩瀚的高校專業信息,如同迷途小舟在茫茫大海。那么現在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且聽志愿專家為你導航!
雖然距離高考還有一段時間,但最近微博、博客上有很多家長在問我各種問題,我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因為以往來看,一般都是出了分數后,大家的問題才排山倒海地來到,但問題的模式卻是一樣的,就是“我考了ⅹⅹ分,報ⅹⅹ所學校是否可以?”其實遇上這樣的問題,我只能回答你,我沒有按照方法研究過你所在地具體學校的信息,我能告訴大家的只是分析問題的方法。
因此,同學們要按照科學的方法來填報志愿,即便志愿填報很科學,也有掉檔的可能,這與當年考生總體報考情況有關,很多人可能遇到這個回復就是一頭霧水,原因就是志愿填報其實是個慢功夫,是要先積累一些科學的方法才能做好的工作,急功近利的心態必然導致志愿填報的失敗。因此,我認為,即使是考后填報志愿,也仍然要在考前,也就是2月—5月做好相應的準備。
■一定要提前準備
這個分工主要應該由家長來完成。很多家長都認為,高考志愿填報是考后出了分的事,最重要的是考個好分數,因此家庭的精力都集中在讓孩子考個好分數上,而沒有人關心志愿填報。其實對于考生而言,考個好的分數必然是高考成功的最重要條件,但“七分成績定,三分志愿拼”,志愿好壞與錄取結果休戚相關。
試想如果沒有做過準備,同學們在出分后的短短幾天面對幾百所甚至上千所高校要選出最終志愿表上的幾所,簡直就有如大海撈針。考生及家長需要對這些高校有個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個高校的招生簡章的內容加以解讀、吃透、讀懂、弄通,需要掌握這些學校前幾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簡稱校線),并測算出2013年大致的校線等等。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報得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來的。因此,希望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重視高考志愿填報,早做準備,不要等到考試完了以后再臨時抱佛腳,那樣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王錚)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