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一輪復習:20個常見成語誤用(2)
11、近幾年,“知識經濟”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
炙:烤,燒。手一接觸就感覺到熱得燙人。比喻氣焰盛,權勢大。用于有權勢者,含貶義。
12、放眼望去,滿山的杜鵑花姹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
姹:美麗;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嬌艷的花,不能單用于某一種花。
13、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就急于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聲吵嚷。客人的聲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礎知識與難題無主客之分。
14、11月3日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捷報飛傳,上下游圍堰合攏工作一蹴而就,順利實現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踏一腳就成功,形容輕而易舉。大江截流決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15、“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個英明論斷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一般指友誼、團結等牢不可破。此處可用“顛撲不破”。
16、今年我終于考上了大學。就要離開故鄉時,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囑咐我:“上了大學,要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加緊學習。”
形容懷著好心再三誠懇地勸告。一般用于勸告那些不能較快地認識自己缺點錯誤的人。
17、這些人對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對廣大群眾的疾苦卻漫不經心。
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對事。句中可用“漠不關心”,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不關心。
18、有人說:“生活提高了,生產就會提高。”這是舍本逐末的說法。實際上生產提高了,生活才能提高。
放棄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節的。生產與生活不存在本末關系,只有因果關系。
19、這孩子,基礎不太好,讀書又無動于衷,這樣的學習態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績會提高呢?
衷:內心。內心動也沒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不關心,置之不理。讀書是孩子應做的事情,只能說認真與否,不認真不能叫做“無動于衷”。
20、張民一家三代,十多年來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真可謂舉案齊眉。
案:古時有腳的托盤。漢代梁鴻的妻子給他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