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異地高考困局需加快高考改革
綜觀各地的異地高考方案具體內容,有一定進步。一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獲得了在當地考取本科、高職的權利,其他人即便不能在當地錄取,也可以在當地借考,回原籍錄取。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制度銜接,需要配套政策出臺。
不過,不出所料,各地的方案,尤其是“北上廣”,并不能根本解決異地高考的問題。政策制定各方仍然深陷權利公平、利益博弈和民意爭訟的困局之中。
顯然,這既不是國家樂意看到的,也不是地方政府所愿意面對的一種局面。改革過程中有各種不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些改革措施社會效果不佳,就應該及時認識到這些不足,并讓問題回歸原點,從源頭解決,而沒有必要回避實質問題,老是在外圍兜圈。
現在,從教育部門到地方政府,從外來人員到本地居民之間,關于異地高考問題討論很多,甚至也有尖銳的對立或沖突,異地高考似乎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和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卷入進來。各方要走出當前的異地高考困局,還需不為浮云遮望眼,要刨根問底,需要從高考改革入手。
如果,高考改革按兵不動,高考招生錄取制度仍然不能與戶籍脫鉤,寄希望于從地方突破,不但遭遇種種阻力,難有能夠被大多數接受的方案,反而副作用加大。這不但讓矛盾轉移,甚至呈現矛盾擴大化的態勢。
盡管,從權利平等、社會公平的大原則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高考權利沒什么可爭論的,但從現實中的種種阻力和輿論風波來看,當下不但民情非常復雜,而且社會也對此缺乏充分的共識。這恰恰需要在媒體、網絡等公共輿論空間中,對此展開充分的討論,讓各方理性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真實想法。
由此,政府和民眾才能一起找到可以接受的政策底線,以及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