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異地高考方案出臺引眾多爭議(2)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現階段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在當地申請的政策會有一個梯度,不可能一步放開,要逐步地去解決。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教育政策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勞凱聲說,異地高考問題主要在于北京、上海和廣東,循序漸進、逐步放開是比較穩妥的改革方式。
勞凱聲:因為北上廣的壓力很大,所以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完全放開。而且改革必定是利益再分配,異地高考一下子放開肯定會出一系列的問題。
昨天(30日)晚上,《新聞縱橫》在騰訊微信跟大家進行了互動。
在微信上,大多數朋友認為,北上廣的異地高考方案隔靴搔癢,讓他們很失望。不過,京滬本地居民又持有截然相反的觀點。微博“深夜走過長安街”的觀點在京滬本地居民中很有代表性。
網友質疑一:中央財政對北上廣投入那么多,不讓外來人口在北上廣高考,對外來人口不公平。
深夜走過長安街:在人口無序過快增長的前提下,這些投入是杯水車薪不說,每年北上廣還要拿大量的地方財政資金為非戶籍孩子的義務教育埋單。
網友質疑二:大城市教育資源豐富,理應跟全國共享。
深夜走過長安街:由于小學撤并、外來人口不斷涌入等原因,使得北京的基礎教育資源、乃至幼兒園教育承受的壓力非常大。
網友質疑三:北上廣“底子厚”,開放異地高考不會帶來壓力。
深夜走過長安街:城市承載能力有限是現實,北京面臨的資源、交通、住房等諸多壓力。這種壓力看不見摸不著卻讓人擔憂。
有不少學生朋友說,大家想在北上廣高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那里高考分數低。
其實,以2011年北大理科錄取分數線為例,安徽生源平均分是676分,最高分696分。北京生源平均分662分,最高分690分。此外清華、人大、北師大等名校的錄取情況也差不多,這種“京滬考生低分上名校”的說法實際上是一種誤區。
什么樣的異地高考方案才真正理性健康?一些微博用戶提出了看法。
靦腆獅子:北上廣異地高考不光是教育問題。一個教育部不能負責幾百萬人的住房、醫療、交通、環保、就業等一系列問題。
劉三宅飛一生:追求在北上廣高考,覺得錄取容易是很大原因。但是全國考生要都去了北上廣,他們看重的錄取優勢反而就沒有了。
江才虎:異地高考不能鼓勵全國人民往北上廣涌。這更多反映是的區域發展不均衡和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解決根本問題是城鎮化,讓當地居民當地就業,當地上學,減少盲目流動。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