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政治重要知識點:經濟常識主要原理歸納4
31、發展兩高一優農業
原理內容:面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嚴峻形勢,要徹底改變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①靠政策。即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②靠科技。③靠投入。④靠產業化經營。⑤靠發展鄉鎮企業。⑥靠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城鎮化水平。知識運用: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32、企業必須樹立良好的形象和增強企業信譽
原理內容: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對企業的生存競爭至關重要。尤其是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更顯得重要。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知識運用:海爾品牌,名揚天下;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實行各牌戰略。
33、企業的兼并與破產
原理內容:企業的兼并與破產是一種經濟現象,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的有效形式,是我國進行改革的必然結果,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不斷完善兼并和破產制度,對于我國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知識運用:關于國有企業兼并與破產。
34、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
原理內容:企業經營者素質。企業經營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又要具有經營的專業知識,才干和能力(業務素質)。知識運用:實行人才強國戰略。企業要加強管理。
35、優化產業結構
原理內容: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第三產業發發展滯后。因此,要大力加強第一產業,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調整提高第二產業,繼續加強基礎工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并且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知識運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
36、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原理內容: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任何權利的實現總是以義務的履行為條件。沒有權利就無所謂義務,沒有義務也就沒有權利。只有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才能充分體現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知識運用:企業應按時支付民工的工資,民工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
37、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和意義
原理內容: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勞動關系并確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協議。簽訂勞動合同,必須遵守“平等自愿”這一訂立勞動合同的核心原則,“協商一致”的原則及“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強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是維護勞動者權利和義務,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知識運用:個別企業與民工訂立“生死合同”,這是無效合同。民工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必須提高自身法律意識。
38、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原理內容:我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可靠性保證。知識運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社會保障體制。
[分配的理論]
39、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進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須承認差別,使一部分人通過辛勤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以此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兼顧公平則強調在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過稅收、財政和社會保障等措施,防止兩極分化,實現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
知識運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要防止兩極分化。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公平正義、安定和諧。
40、積累和消費的關系
原理內容:積累與消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國民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積累和消費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從長遠來看,積累增加,有利于生產擴大,從而增加消費,反之亦然。
知識運用: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一要吃飯、二要建設”。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3政治重要知識點:經濟常識主要原理歸納4”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