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擴大貧困地區自主招生
9月3日,復旦大學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984位2012級新生和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176位留學生,其中有16位新生身份特殊,他們是復旦今年首次推出的選拔基礎學科人才的“望道計劃”中脫穎而出的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幸運兒”。
復旦今年根據教育部招生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號召,制定了選拔基礎學科人才的“望道計劃”,并向重點貧困地區傾斜,有22名來自22所國家級貧困縣中學的學生通過面試享受復旦預錄取政策,22人所在的中學,有4所5年內只有1人考入過復旦大學,其余18所歷史上從未有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復旦大學。
6名學生落選三大原因
最終,被預錄取的22人中有16人如愿被復旦正式錄取,以復旦新人的身份正式踏入復旦校園。
17歲的李康是彝族人,來自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異龍鎮,今年高考,他以全縣理科第一名考入復旦大學醫學院。石屏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高考考入名校的學生并不多。在李康的記憶里,前幾屆的考生中,最好的成績是進入中科大和人大。李康的錄取結果公布之后,家人非常高興,他也成為了全村300多人的驕傲。
復旦大學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來自22所國家級貧困縣中學獲得“望道計劃”預錄取資格的22位學生,最終16人被正式錄取,6人落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高考成績沒有達到當地重點線。復旦今年首次推出的選拔基礎學科人才的“望道計劃”有規定,獲得預錄取資格的考生將享受本人高考成績高出所在地復旦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俗稱一本線或重點本科線)上20分,即可按省級招辦規定辦理相關專業錄取的政策。如果沒有達線,無法被錄取。
第二個原因是貧困生們對于上海的生活成本望而卻步,盡管國家對于貧困學生有各類的資助政策,目標是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但是貧困生有些在心理上有抗拒,不愿意被貼上貧困的標簽,再加上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貧困生們擔心負擔不起,同樣情況下,不如在家門口上大學,可以節約更多的成本。
三是選擇了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計劃。
復旦今年的自主招生在“自主”和“公平”方面取得突破,向重點貧困地區傾斜。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表示,特意考慮到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中學,是由于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可能會使得這些學生喪失這些機會,可能受到當地教育條件的限制,但是這些同學還是有非常好的發展潛力。“在面試過程當中有一些學生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他們應該有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