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白卷考生辦網站 呼吁理性推動教改
9月4日,在媒體朋友的推薦下,記者登錄了一個名為“高考0分聲”的網站。“高考0分傳達教育改革的聲音,教改不能再換湯不換藥了。”網站首頁的這句話署名是徐孟南。
徐孟南,這個名字頓時將記者的記憶拉回到2008年的高考,依稀記得那個高考交白卷的考生名字正是徐孟南。
徐孟南生于1989年。2008年參加高考時,他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后面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寫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確希望高考能得到零分,以表達他對現行教育制度的不滿。最終,徐孟南的高考成績是160分,但是這種故意交白卷的方式如他所愿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他的人生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時隔四年,徐孟南現在江蘇省淮安市一家親戚的工廠里做管理工作,年僅23歲的他已經結婚了,妻子現在剛懷孕,他說:“這樣的生活,我感覺很安逸,只遺憾我的人生少了一次體驗大學生活的經驗。” 采訪中,這位昔日的“白卷生”對記者說:“前不久,我才做了個夢,夢到自己回到學校復讀。”
記者在“高考0分聲”的網站和徐孟南的微博上看到,他收集了不少關于歷屆各地考高零分考生的報道。面對媒體的采訪,徐孟南坦言,因為自己的經歷,他對每年高考后的零分考生都特別關注。徐孟南說,今年高考前,有很多高三學生通過網絡找到他,直言想效仿他高考交白卷。交流中,“考零分值不值得”、“要不要上大學”這兩個問題問得最多。而這些學生都認為自己成績不好,考大學希望不大,感覺前途迷茫。“每次都會勸他們不要效仿我”。徐孟南說,對這些網絡咨詢和來電,自己總是勸他們不要輕易放棄,并勸他們要立下目標和理想。同時,徐孟南還會勸這些考生要多替自己的父母想想,勿要隨便考個零分傷害父母。
“我當時是希望借此舉促動教育改革”。徐孟南說,當時交了白卷后,他主動聯系了媒體透露此事,以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表達自己對教育改革的理想。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多數公眾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質疑甚至否定。而當媒體關注熱度減少后,他也淡出了公眾視野,至于當初希望推動教改的目的也漸漸無人問津。而他因為沒有考上大學,成了打工族。
徐孟南說,回想當年,他感到很后悔,當時的行為是沖動的、幼稚的,而且這種行為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想,在2008年后,他發現幾乎每年都有高考故意交白卷的考生出現。和他一樣,這些考生都是曇花一現,這讓他感到很痛心。“我想不能再做無謂的犧牲了”。2011年高考前的一個月,徐孟南背著4000張勸告傳單,奔走于全國多所高中學校之間,他試圖用親身經歷勸說考生。
從此,因為自己的經歷,徐孟南對教育和零分考生的關注從未減少。2012年,徐孟南創辦了“高考0分聲”網站。網站分設了“0分雜談”、“0分聲音”、“0分人物”、“0分作文”等多個板塊,里面匯總了很多關于高考零分的媒體報道和文章。 徐孟南說,創辦網站是希望將這些個別行為進行集納,并發出推動教改的呼聲。徐孟南在微博中表示,“白卷”行為并非理性推動教改的方法。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