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布高校畢業生白皮書 工商管理就業率最高(4)
民營企業吸納七成本、專科生
研究生更青睞事業單位
非公企業吸納了大部分本、專科畢業生,民營企業為69.99%,三資企業5.28%。12.09%和7%的本、專科生進入國有企業、事業單位。
與此相反,事業單位成為研究生就業的主要去向,31.61%的碩士和81.10%的博士進入事業單位工作。此外,22.90%的碩士生流向國企,5.08%的博士選擇政府機關。
創業群體中博士僅2人
武漢地區2011屆本專科高校畢業生在漢自主創業人數781人,占畢業生在漢就業總人數比例的0.88%;其中本科畢業生在漢自主創業691人,占本科畢業生在漢就業總人數比例的1.62%。創業博士僅有2人,比例為0.06%。市畢辦認為,博士經過長期系統的學習后,研發能力更有優勢。
創業知識和技能不足、缺乏良好的創業環境、政策支持不足等成為阻礙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因素。多數創業者的第一筆資金來自父母支持,他們多是為了“填飽肚子”的生存型創業,很少有科技含量。
市畢辦提醒,高校畢業生若經驗不足,不妨先嘗試就業,在工作中認清方向,積累資金、組建團隊,就業后再創業可能更易成功。
企業最看重團隊合作能力
企業最想要什么樣的畢業生?市畢辦走訪企業后給出答案:他們最看重10種職業潛能,分別是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主動性、學習能力、執行力及個人效率、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控自律能力。
市畢辦提醒畢業生,應在“高中畢業要知道干什么,大學畢業要知道怎么干”,在校期間增加見習,具備相應能力才能從容地由學生變為職場人。高校應根據社會需求變化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綜合運用專業調整、校企合作、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多種手段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適應社會需求。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