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讀中外合作辦學要謹慎 珠海僅三所學校有資質
今年廣東高考報名人數接近70萬,錄取率預計超8成。不過,仍有十多萬考生落榜。對于這部分畢業生,高校或民辦教育機構為他們準備了“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記者通過多方調查發現,珠海僅三所學校是進入了國家教育部允許國際合作辦學的“白名單”,如果學生報讀了無招國際生資格的學校,畢業后獲得的學位能否得到國內承認還是個未知數。
需選擇教育部門審批機構
8月2日,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發布一條提醒信息:選擇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應注意了解有關情況。中外合作機構或項目,要選擇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設立的;要認真了解所頒發的學歷學位證書情況。
目前,珠海至少有5家“國際學院”、“國際項目”在招收高考畢業生,但符合能擠進國家教育部名單的,珠海僅有三家。記者在公布的“經教育部審批和復核的本科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項目(包括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名單”上,看到珠海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 IC)和中山大學在其中。另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還有一些“培訓基地”和“戰略伙伴”名單,其中位于珠海唐家清華科技園內的“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國際教育學院”,就屬于后者。
機構不在“白名單”無法認證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學生獲得的國外學位,需要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才能真正獲得國內的普遍認可。然而,珠海部分國際教育合作項目并沒有出現在“白名單”上,是怎么回事呢?記者一一咨詢了各所院校,得到的回應是這些項目是通過相關教育部門審批,稱為“聯合培養”、“學分互認”,即國內外高校合作,學生在國內修讀的學分去到國外后也被承認。
對于上述學校的說法,記者致電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該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中外合作辦學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前提,一是學生就讀的機構(項目)得到教育部審批,二是就讀學校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單上。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