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必讀:如何由學生轉變成考生
學生,學生,應該是以學為主。但是殘酷的高考(因為人多好學校少)制度,以及學業壓力的驅使下(深層次是就業壓力),教育也漸漸的扭曲成為為應試服務的模式這就要求了,我們不僅是一個學生,還要是一個會考試的考生!雖然很多學生因為考試、因為課業負擔抹殺了學習的興趣。但是無可否認,絕大多數學生對高考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還停留在以“被迫吸收”的方式學習為主,往往“主動出擊”的人很少。只有少部分學生喜歡主動鉆研學科(非知識,而是試題),并成為一種興趣,他們這種以題為主的學習方法,就已經慢慢的向“考生”轉化。并且這些人大多數就是我們口中的尖子生。高三復習為何隨著時間慢慢的以題為主?為何題海這種讓人深惡痛絕的戰術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就是高考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化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為主動參與考試的“考生”。
學生以學為主,考生以考為主,大多數同學天天都在做題、模擬考試,就以為是考生了,這是大錯特錯的,什么時候變成考生呢?就是真正考試的時候,即有臨場壓力狀態下,題目答案無從參考的前提下做題。如半期考、期末考、模考的時候,算是半個考生了,到高考的時候,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考生。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平時所干的一切事情究竟是在學呢還是在考?毋庸置疑,當然是在學,哪怕做題的時候也是在學題,而不是做題。大家做題或者考試的時候,通常做錯了題,比如說一道閱讀題(語文、英語)大家想一下,當做完后,一對答案,發現答案選A,而你選了B,我相信在這個時候,絕大多數考生會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這個題仔細琢磨一遍,把原文、問題、選項都仔細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終于明白了,A才是對的,B怎么錯、C怎么錯、D怎么錯,尤其是選B犯了什么錯誤,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題之后就算研究完了。或者有的學生看原文怎么解釋,根據這句話的意思看選項,A選項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與原文幾乎一樣,所以答案選A,而B、C、D在哪兒犯的錯誤,學生就明白了。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