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業:社會需求信息有滯后效應
說起財經類大熱,南大招生辦主任趙鳴非常有感觸,近年來財經專業就業好、薪水高,造成大家蜂擁而至。“前兩年,南大在河北有12個招生計劃,進檔考生一志愿居然全都是經濟學類。”今年,南大為滿足考生填報需求,調集了所有的辦學資源,最大限度擴大了財經類專業招生計劃。“但是不是這么多的考生選擇的都是自己特別喜歡的呢?”趙主任說,財經類專業不是說不好,而是考生在報考時不能只看眼前的就業狀況,因為當前的就業信息有一定的滯后效應。趙主任舉例,前幾年熱門的國際貿易專業,今年在就業上就出現了遇冷的情況。生物工程專業也有這樣的問題,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生物工程、生物科技之類的專業,但畢業生走向社會時才發現接納度有限。“學生進校到畢業工作有4年時間,社會的需求量在變化,信息的反饋是延后的。尤其是太熱太火的專業,也是危險的表現,社會有那么大的需求量嗎?”
南師大相關人士也表示,高校的人才培養的確有滯后性,也許今年社會崗位需求很大,四年之后隨著人才結構、社會需求、宏觀政策的調整,社會崗位需求量就減小了。而要從現在預判未來崗位需求的走向是非常困難的。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