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招生錄取從一維走向多維
2012年,預計將有100萬名高中應屆畢業生憑借高考部分科目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或職業技能測試等,提前領取高等職業學校的“入場券”。
100萬,相當于高職招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曾經備受冷落的高職院校為此歡欣鼓舞:全新的招生錄取方式,將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帶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過去,高職院校招生錄取被安排在三本錄取批次后,即使一些辦學質量良好的學校,也被歸類為“差生集中營”,長期導致學生報考不情愿、學校招生不理想。
為了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近年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教育試點開始進行分類考試,“知識+技能”“高考+會考”等新型考核辦法,使技能型人才再不用被動地去擠“高考獨木橋”。
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是:在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目標后,高考改革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已經轉向如何更加科學地評價人才,從而更加合理地選拔人才。
2012年,我國有的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省份開始了一項新的改革探索:建立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高考統一考試“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
“‘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就是要試圖破解素質教育和高考制度難以對接的這個怪圈。”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說,長期以來,高校根據考生志愿填報情況,將高考成績排序依次錄取新生。這樣的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依據的做法,直接導致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也使高中學校只重成績不重素質,學生只求書本知識不求全面發展。
在這項改革中,學業水平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是學生畢業的主要依據。考試內容是學生所學的主要學科,目的是考查學生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發展的多個方面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大方面。基礎性發展目標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方面。學科學習目標是各學科課程標準中列出的本學科學習的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達到的目標。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