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寫生“條件三固定”的作用(2)
我們知道,耀眼的日光在三棱鏡的分離下呈現出七彩的光源,不同的顏色對光線中不同波光的色光的吸收程度是有差異的,由此我們得到了在視覺中所感受到的不同物體的固有色彩。物體固有色,只是人們對某一物體的顏色的一個基本概念。
如果我們把它與空間中的光源、環境中的物體的色彩聯系起來進行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由于物體本身的起伏、高低及前后、遠近的因素,導致色彩發生很多細微的變化。為了便于分析,我們把物體亮部、中間調、暗部、投影、反光等幾大區域的色彩變化逐一加以說明,使考生們能在繁復的色彩中把握基本傾向的成因。
概括地說,物體的受光部是暖色,與之相對的背光部就是冷色。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亮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間調子層次則以固有色成分最強,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環境色成分,交接線是物體色彩+該物體色彩的補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體固有色+環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環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體的補色+受投影物體色彩+環境色。反光色的強弱與該物體的表面質感相聯系,光渭物體反光色彩強,粗糙物體反光色彩弱。
明確了上述基本概念,我們在色彩靜物寫生或其他一些內容的色彩寫生中就會胸有成竹,主動地把握畫面中各部分的色彩關系,概括也好,深入也罷,都會得心應手地表現出物象豐富變化的色彩關系。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